一、学生报到与班级建设
1. 核对学生名单:确认到校人数,联系未报到学生家长,记录特殊情况。
2. 收集必要资料:健康档案、学籍信息、家长联系方式(建议整理成电子表格)。
3. 安排临时座位:考虑身高、视力问题,后续根据观察调整。
4. 分发教材与工具:检查是否有破损或缺失,及时补领。
5. 初步破冰活动:组织简短自我介绍或互动游戏,缓解陌生感。
---
二、教学准备与课堂管理
6. 第一课备课:设计轻松有趣的课堂互动,避免直接进入高强度学习。
7. 了解学生学情:与科任老师沟通,掌握学生过往成绩和学习特点。
8. 制定班级公约:与学生共同讨论规则(如纪律、值日制度),增强参与感。
9. 明确课代表职责:暂定临时课代表,观察后再正式选举。
10. 作业收发流程:指定作业本摆放位置,培养习惯从第一天开始。
---
三、学生关怀与心理调适
11. 观察情绪状态:留意沉默或焦虑的学生,课后单独谈心。
12. 特殊需求摸底:记录过敏史、身体疾病、家庭特殊情况(如单亲、留守)。
13. 午餐与午休管理:确认用餐秩序,检查午休纪律。
14. 课后活动引导:介绍学校社团或兴趣小组,鼓励参与集体活动。
15. 建立班级日志:记录每日亮点与问题,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
四、家校沟通与协作
16. 建立家长群:明确群规(如禁发广告、私聊敏感问题),避免信息混乱。
17. 发布开学须知:说明课程表、作息时间、必备物品清单。
18. 筹备家长会:提前准备发言提纲,收集家长关注的问题。
19. 重点学生家访计划:标记需优先沟通的家庭(如学习困难、行为异常)。
20. 反馈首周情况:通过群公告或私信,总结学生适应情况。
---
五、班级安全与常规管理
21. 安全教育第一课:强调上下学安全、课间活动规范(如楼梯不打闹)。
22. 检查教室设施:排查桌椅、门窗、电器安全隐患,及时报修。
23. 制定应急预案:演练火灾、地震逃生路线,明确班干部协助职责。
24. 卫生值日表:细化分工(擦黑板、扫地、倒垃圾),培养责任感。
25. 防疫措施落实:晨午检记录、通风消毒安排(尤其流行病高发期)。
---
六、细节与长期规划
26. 学生档案初建:记录特长、性格特点,为个性化教育打基础。
27. 时间管理示范:亲自示范如何整理书包、记录作业,培养良好习惯。
28. 教师自我调整:合理安排工作节奏,避免过度疲劳影响后续管理。
29. 科任老师沟通会:协调教学进度,反馈学生课堂表现。
30. 周总结与计划:周末复盘问题,调整下周工作重点(如纪律强化、个别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