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欣赏毛主席书写杜牧《清明》诗,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

禅书愿悟道 2025-04-06 10:48:40

清明时节,要说什么诗最能打动人心的,非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七绝《清明》一诗莫属。

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这首小诗,文字浅显,一个难字也没有,用语十分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写得极为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感,景象描写清新生动,把清明时节烟雨迷蒙的特点简洁地勾勒了出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有趣的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主席也曾品读过杜牧的这一首《清明》诗,并为我们留下了难得的墨宝,我们欣赏一下毛主席的手迹。

我们看到,毛主席此书法小品,也如诗意一样,写得非常清新秀丽,运笔如行云流水,毫无阻滞,笔锋回环之间,满纸云烟,富有韵味。

如开始第一个“清”字,就写得令人叹为观止。此字左右分离得较大,造成一种疏朗开阔的意境。用笔流畅顺滑,秀美婉转。左边三点水,一笔顺势而下,简洁快捷。右边“青”字,绞转灵活小巧,清晰明了,书写儒雅精致,又有一种古典的意味,是标准的草书写法。

随后的“明”字、“时”字、“节”字,都是规范的草书,非常流利娴熟,提按分明,点画控制得十分精准。

特别是“纷”字,用笔干练稳健,有孙过庭草书的结构和笔法的痕迹,第二个纷字用两点代替,避免雷同重复,显得简洁干净。

第二列的“路”字、“断”字、“魂”字,也可圈可点,起笔、行笔、提按、绞转,笔笔到位,字内的部首、笔画左右揖让,俯仰倚合,非常精彩。

而“行”字、“欲”字,是草书的简捷写法,惜墨如金,意气开朗练达。

第三列的“何处有”三个小字,结体严谨,用笔凝练,在小小的字内空间里,笔画的绞转腾挪,仍然体现得淋漓尽致。

毛主席的这幅书法手迹,虽然篇幅短小,但观者却感受到一种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般的律动,清新脱俗、意境优美。

0 阅读:1

禅书愿悟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