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钱币为什么多做成外圆内方的形状?

玖姐说冷知识 2025-04-23 14:30:50

随着时代的发展,货币的形式也跟着不断变化,如今大多使用手机支付,很少有人带纸币现金出门,就更别提硬币了,但在古时候,铜钱一直是主流。

细观不同朝代的铜钱,几乎都是外圆内方的形状,因此被古人亲切地称为“孔方兄”,那为什么古时候的钱都是这种造型呢?

当然,也不能以一概全,在早期,人们交易用的东西五花八门,像贝壳、牲畜啥的都当过一般等价物,可这些东西交易起来相当不方便,于是慢慢地就有了专门铸造的人工货币。

从商代开始,自然货币开始向人工货币转变,但最初各种货币形状也不统一,像刀币、布币等等,什么奇形怪状的都有,而它们的统一得归功于秦始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车同轨,也统一了货币,规定全国都用半两钱,这半两钱就是圆形的铜钱,中间有方孔,从此,这种形状的钱币就流行开了,一用就是两千多年。

为啥秦始皇会选外圆内方的形状呢?这和古人的宇宙观有关。

古人云:“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老祖宗们讲究“天圆地方”,觉得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地合一就是皇权的象征。

把钱币造成圆形方孔,就有了一种象征意义,体现了天地之间的秩序和皇权的至高无上,拿着这枚小钱,仿佛就能感受到天地和皇权的威严。

其次,它还包含着古人处世的哲学,对外“和若春风”,对内“肃若秋霜”,同时也提醒人们做事需要遵循原则,无规矩不成方圆。

除了文化寓意,从实用角度看,外圆内方也有很大优势。

首先就圆形来说,它四周没有棱角,不容易被磨损,要是做成带尖带角的形状,在日常使用和流通中,很容易磕坏碰坏,价值也就跟着受影响了。

而且圆形的钱币方便携带,中间的孔可以用绳子串起来,方便计数,这样挂在腰间或者揣在兜里,走南闯北不容易弄丢,“腰财万贯”正是由此而来。

那为什么中间的孔一直都是方的呢?圆孔不可以吗?

方孔其实跟古代铸造钱币时的工艺有很大的关系!

古代的铸造技术不像现在这么先进,制作复杂形状的模具难度大、成本高,而圆形方孔的模具简单一些,能够大规模生产。

每一枚钱币在铸造出来后,边缘都会有一些凹凸不平的地方,需要人工进行打磨,圆形的好处就是可以通过旋转来提高效率。

因此工匠们把多个铸好的钱币穿在一根方形的木棍上,木棍能卡住钱币,防止它们转动,这样一来,在打磨钱币边缘的时候,就能保证每个钱币的边缘都光滑平整,大小一致。

所以,古代钱币多是外圆内方,是几方面的考虑,也承载着老祖宗的智慧和历史的记忆,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