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母婴店,抑或购物平台,琳琅满目的婴儿专用品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理念:婴儿是特殊的,他们需要专属的一切。从婴儿专用洗衣机到婴儿专用指甲钳,从婴儿专用湿巾到婴儿专用水,贴着"婴儿专用"标签的商品正以几何倍数膨胀。
婴儿专用品真的那么神奇吗?2023年中国母婴消费调研显示,62%的新生代家长认为“婴儿专用洗护用品与成人温和型产品成分差异不大”,其中35%的家长会直接购买无香精、无刺激的成人护肤品为婴儿使用。
在小红书搜索里‘辅食平替’话题,浏览量超3亿,诸如“普通大米替代婴儿胚芽米““成人酸奶替代婴儿酸奶”等笔记都获得高赞。

图源/《我的事说来话长》剧照
最近《时尚健康》采访了4位90后新手妈妈,他们有的在育儿起点上就选择做一名理智型选手,有的则半路从婴儿用品消费圈中走出,回归朴素的育儿方式。
俗语说,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菁菁却是在宝妈群里公认的“你的钱真难赚”那一个。
当大家在抖音直播间为9.9一件连体衣杀红眼时,她反手就把包被改装成哺乳巾。“把绳子加两个活扣,往脖子上一挂,不是长一样的吗?”
类似的平替,菁菁还有许多,孕妇枕是孩子练抬头的斜坡枕,小被子卷起来代替侧睡时的糖果枕,大被条围一圈套进枕头套就是床中床。
“床中床100多、定型枕30多、襁褓巾20多……”菁菁掰着手指头数了数,“单件看着都不贵,凑齐了快5位数,这才算到小月龄阶段,吞金兽越大越吞金。”生产前,菁菁就做好把钱花在刀刃上的打算。
图源/《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凑巧,她的好朋友Catherine也迎来了新生命。因为在购物平台上看花了眼,她抱着抄作业的心态求助菁菁,“隔尿垫你买哪款,囤多少张合适?”
“买个医用护理垫,超大的,床上铺着防止弄湿床单,尿布台叠起来用,用完一半用另一半。”菁菁说完,随手发了一条链接。Catherine打开一看,价格比婴儿一次性隔尿垫便宜一半。
自此,她在下单前都会习惯性的问问菁菁。“我觉得跟着你买,能省出一套房子来。”Catherine打趣道。“房子有点难,车子应该有希望。”菁菁也开玩笑说。
图源/《宝贝计划》剧照
“这件东西可以用多久?还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吗?将来还能不能有其他用途?”每次想剁手,菁菁都会对自己发起三连问。看似抠搜的举动,不仅为菁菁省下不少费用,还省出许多空间。直至孩子7月龄,孩子的衣物、床上用品都只占小小一格,整整齐齐的放在每个小分格中。不仅是因为买得少,还因为她会想方设法找到物品的“新功能”。
比如满月前的包被,如今成了孩子替换的浴巾和亲子互动玩具。“纱布浴巾和纱布包被是一个材质,吸水性都很强,帽盖的部分正好适合和他玩躲猫猫,尺寸够大韧性够强,用来玩翻身和大摆锤也放心。”菁菁说的头头是道,“只要找到本质和原理,许多物品都可以重复利用。”
图源/《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趁着孩子午睡,她把不合穿的连体衣剪掉了裤腿重新缝边,一件新上衣DIY成功,她开心地拍照发到宝妈群。
“你的钱真难赚。”群里的妈妈们默契地保持队列,并配上大拇指和偷笑的emoji。
生了女儿的妈妈,往往会忍不住买下一箩筐漂亮衣服,把女儿打扮得像布偶一样可爱。
Sylvia在这方面则十分理智,直至女儿四月龄,她还只是给女儿添置了几件包屁衣和夹棉。“没多久就会不合穿了,实属没必要。”
人们常说女儿要富养,“没必要”却贯穿Sylvia整个育儿过程。购物平台里,不同材质、尺寸、款式的睡袋有上百种,Sylvia统统不为所动,“我的衣服都往大了买,必要时可以当睡袋,实属没必要专门买睡袋,还贵。”
在眼花缭乱的婴儿用品面前,她始终保持清醒。“有必要才买,没必要买回来一堆也是闲置。”
图源/《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女儿在吃奶粉时,Sylvia就曾说过“妈妈应该学习爸爸,松弛带娃。”她选择用理智的眼光看待婴儿用品,恰恰是松弛感带娃的方式之一。
朋友向她推荐自己的育儿工具时,“有什么用?”是Sylvia问得最多的一句。比如妈妈届里很火的抽纸玩具,得知功能是平替抽纸巾后,她直接了当地回应道“直接抽纸巾不就完了吗?”
因为在她眼里,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是女儿的玩具,与其为了便利用玩具将孩子与生活隔绝开来,不如让孩子真实地去感受身边的一切。
图源/《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当然,Sylvia并没有对婴儿用品一刀切,一件婴儿用品是否有必要购买,Sylvia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先思考现有的能不能达到效果,再看如果买了能不能带来效率提升。
专用消毒柜就是她其中一件认为有必要的婴儿用品,虽然传统开水烫的方式也能解决问题,但考虑到使用频率和操作流程的便捷性,她最终选择了入手。
即便不狂买婴儿专用品,Sylvia对女儿爱并没有降低一分一毫。
"帮忙抽个纸巾给我吧。"黎子抱着刚洗完屁屁的孩子,指着饭桌上纸巾盒说道,那是茶楼的2元一包的纸巾。
"怎么不用婴儿纸巾,滑很多。"朋友迟疑了一下,最后在自己包里掏出一张可湿水纸巾递过去。
“平时用face和维达,刚出门忘带了。”黎子并不是不懂婴儿纸巾的好处,待产时,她立志要给宝宝一个“无菌童年”。她早早做足功课,把绵柔巾、手口湿巾、柔纸巾的区别研究透彻。除此之外,婴儿护理垫、奶瓶清洁剂,婴儿洗衣液洗洁精悉数齐全。
图源/《辣妈正传》剧照
刚开始,黎子的确用得十分称心。以床为圆心,各类工具把主卧摆得满满当当。恒温壶、暖奶器、摇奶机一字排开,浴缸放上了婴儿花洒,哄睡有电动摇篮,月子有条不紊地度过,她开心地在家庭群里说“小小幼崽,拿捏!”
一次旅行打乱了她的节奏,“2/3都是娃的东西,后尾箱,副驾驶,过道全塞满了,我全程只能盘脚坐!”想到当初场面,黎子很是激动。
自以为万事俱备,现实却充满了意外。1米8的大床因为不靠墙,放了床中床以后,除了娃谁也没睡舒服;床边过道放不下尿布台,几次之后黎子干脆床上就地解决;床边没有三口插座,放迷你吧的摇奶器用着用着就手摇了。
“从来没试过这么凌乱,绵柔巾、湿纸巾、湿巾,2天就霍霍完了!”黎子下意识提高了声调。“一开始我们还忍着贵价外卖了几包,后来直接摆烂。”
图源/《辣妈正传》剧照
一周下来,夫妻俩逐渐在原始带娃中重新找回节奏。“用普通纸巾,娃也没有出现红屁屁,脸蛋照样滑溜溜。”跳出婴儿专用品的圈子,黎子发现不仅养娃质量并没有下降,自己还获得久违的松弛感。“在那之后,我明白了一件事,决定养娃质量的不是纸巾,是心态。”
说完自己的心路历程,黎子从一个密封袋中拿出一个不锈钢碗,笑脸盈盈地看向娃:“宝宝,我们开始米粉啰!”随后往口水巾上贴上一块防溢乳垫。
硬核操作再次让朋友感到惊愕,“淡定,一次性口水巾我有买,用完还没到货。”黎子云淡风轻地说道。
添加辅食是婴儿成长阶段的一个里程碑,辅食喂得好不好,不仅影响着孩子的生长发育,喂养模式也决定了孩子将来饮食的基础。
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博主专门围绕辅食起号。Ivy刷到过不少类似的视频,一条又一条高颜值的辅食笔记,曾经让Ivy无限期待儿子辅食阶段的到来。掐着时间点,她用一早备下的全套辅食工具,一心想给儿子亲自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辅食。
除了预制的米粉、碎碎面,她特别自制了虾皮、手指饼等各类小食物。
图源/《坡道上的家》剧照
新手妈妈往辅食里倾注了200%的母爱,儿子却并不买单。“一个苹果,刮泥肯吃,打泥绝对不吃。”Ivy万万没想到,小小的婴儿竟然会把食物性状分得那么清楚。
几次精良制作都被儿子拒绝,她开始意识到复杂的工序和出片的颜值,都不过是妈妈的自我感动。“做得越好看做不吃,孩子一点都不懂。”
于是,Ivy放弃了对精致辅食的追求,转而根据儿子的实际偏好粗犷养娃。“随随便便煮个面条,他反而吃得有滋有味。”
儿子10月龄时,牙齿已经长出来好几颗,Ivy直接给他递上一只白煮鸡腿。儿子欢天喜地接过来,吃得十分起劲,Ivy终于打赢了辅食这场仗。
图源/《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
如今,儿子已经到了可以自主吃饭的年纪,爱吃苹果,爱吃饭,爱喝纯牛奶。虽然Ivy半路放弃了精致辅食,但社交平台上那些挑食的情况并没有在儿子身上发生。
每当朋友问起她辅食经验,她都乐于分享自己买过的好物以外,还会特别建议:“别看小红书,贼麻烦又费妈。”
科学育儿这件事上,ivy毫不吝啬于对儿子的金钱投入,看到好东西都想搬回家,但实践告诉她,要做实际妈妈,而非精致妈妈。
图源/《坡道上的家》剧照
科学育儿、精致育儿的今天,似乎一切都可计量,一切都需要精准。然而,不用婴儿洗衣机就是对宝宝不负责任吗?不用摇奶器摇过的奶瓶就是乱来吗?
其实,真正的育儿智慧,从不在镀金奶瓶的反射弧里,而在母亲指尖试温时的微妙触感中。母亲怀胎十月,新生命降世那刻起,母爱本能般爆发,它本就是婴儿最大的安全屏障,根本无须用力过猛的消费主义来保护。
当觉醒的新手妈妈们互相分享着"婴儿洗衣机平替方案",用Excel对比着成分表差价,何尝不是科学育儿的另一个模版?
文字|雯静
编辑|超楠
设计|April
图片|见文中标注
应要求,文中受访人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