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为什么北京地铁被翻译为:Beijing Subway,而上海地铁却被翻译为:Shanghai Metro,伦敦地铁又是被翻译为:London Underground。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究,为何同样是地铁,翻译却如此不同呢?
1.Subway
Subway其实是个美式英语,追根溯源,这个词一开始并非指代地铁,而是 “行人地下道”。在早期的城市规划中,这种地下通道主要是为了方便行人穿越繁忙的街道而建,功能相对单一。直到 1897 年,美国建成了第一条具有现代意义的地铁线路。彼时,作为新兴的国家,美国在诸多方面都试图展现出与传统欧洲强国的不同,在地铁命名上也不例外。为了和英国地铁区分开来,美国民众将原本用于称呼地下铁道的 “Underground” 改成了 “Subway”。从此,“subway” 在美国就成为了地铁的代名词。然而,在英国,“Subway” 的含义依旧保持着其原始的 “行人从街道的一边穿行到另一边的地下通道” 之意。倘若在英国提及 “The closest subway stop is Houston Street.”,人们会理解为最近的地下通道口位于休斯敦街,而非地铁站。它的同义词 “Underpass”,在英国的日常用语中也常用来表示这种地下通道。
2.Metro
3. Underground
London Underground 则是一种非常形象且直白的翻译,直译为 “伦敦地下的”。伦敦地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1863 年,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铁系统。在那个时代,地铁建设技术相对有限,伦敦地铁主要以在地下挖掘隧道的方式来构建线路,其地下隧道网络错综复杂,犹如一座巨大的地下迷宫。因此,“Underground” 这个名称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伦敦地铁最显著的特征 —— 主要在地下运行。随着时间的推移,“tube” 这个词也逐渐成为了伦敦地铁的昵称,因为其隧道形状类似于管道,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了伦敦地铁线路的独特形态。
下次乘坐地铁时,你不妨多留意一下这些翻译的差异,或许就能从中感受到不同城市背后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历史底蕴,领略到世界各地在城市建设、文化传承以及语言演变等多方面的精彩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