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编制”两个字成了大学生求职的重要目标。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编、银行编……只要是“体制内”,都让人眼前一亮,毕竟工作稳定、完善、社会认可度高,谁不想端上这“铁饭碗”呢?
但学弟、学妹们知道吗? 有些岗位看起来在体制内,实际上编制连都没有!
前段时间,老家一位亲戚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孩子进了公安系统,全家人却都以为他成了公务员,每逢年过节走亲戚都特别有面子。 结果,过了两年,孩子突然辞职,理由是:“原来我连编制都没有!”这让一家人彻底傻眼了。
这样的误区不在少数,很多同学在求职时不了解“体制内”和“编制岗”,忽视了关键的身份区别。
今天,学长就来盘点四类最容易被误解的岗位,帮助大家避开“编制陷阱”!
1.协警、辅警:
有个学弟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就特别想当警察。结果毕业后考上了辅警,以为终于圆梦。可进了队伍才发现,自己跟正式警察的待遇差距巨大。
身份区别:
公务员编制的人民警察:需要通过国考、省考,属于正式民警。
辅警、协警:是合同制人员,没有公务员身份,工资由财政拨款或政府购买服务支付。
辅警的工资一般在3000~6000元,而正式警察的年收入可达10万+,还有公积金、医疗保险等福利。
辅警工作几年后,如果想转正式警察,必须重新参加公务员考试,没有内部晋升渠道。
2.“两院”书记员:你可能在电视剧里见过书记员,他们敲着键盘,记录法庭上的每一句话,看起来特别正式。但现实是,书记员不是公务员,而是合同工。
身份区别:
公务员编制的法官、检察官助理:通过司法考试+公务员考试。
书记员:只是法院聘用的合同工,没有编制。
书记员的工资一般在3000~6000元,而正式法官或检察官的年薪轻松10万+。
书记员合同通常是1-3年期,到期是否续约完全取决于法院需求,没有稳定性。
3.社区工作者:学长有个朋友,大学毕业后进入社区工作,以为自己是体制内人员,结果几年后发现自己不仅没有编制,晋升也困难,最终选择考公重新入编。
身份区别:
公务员编制的街道办工作人员:通过公务员考试入职。
社区工作者:属于合同制,街道办聘用的劳务派遣人员。
薪资待遇:不同地区薪资不同,社区工作者的月薪一般在3000~7000元,而且缺乏稳定的晋升渠道。
社区工作者如果想转公务员,需要重新参加考试,而且竞争激烈。
4.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及村委委员:曾有个学妹,满怀理想地成为大学生村官,想着以后能直接转公务员,结果三年后发现自己既不是公务员,也不是事业编,最终还是选择考公。
身份区别:
公务员编制的乡镇干部:需通过公务员考试。
村支书、村主任、村委委员:是村级自治组织人员,没有正式编制。
村官的工资水平因地区不同,一般在3000~6000元,但福利远不如公务员。
部分地区有“大学生村官”转公务员的政策,但比例很低,最终还是得靠自己考公。某省2023年大学生村官考核,通过率仅10%,最后真正转正的寥寥无几。
学弟、学妹们,这4类岗位虽然看上去“体制内”,但实际上没有公务员编制,未来发展也比较受限。如果想真正端上“铁饭碗”,建议走这些路径:✅公务员考试(国考、省考、事业单位考试)✅专业对口的定向选调生、军队文职、银行编制岗等
“编制”才是判断体制内工作的关键!学长整理了《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包括体制内上岸的其他九种途径)的备考策略》一文,包含大学生“考公考编”的报名时间和详细报考要求,点击可前往阅读。
如果你们对公务员考试、编制问题还有疑问,欢迎留言,学长随时帮你们解答!
关注学长小马哥!每天分享教育和就业求职资讯,助力大家顺利拿到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