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四月,恰似一位温婉而灵动的仙子,携着蓬勃的春意,轻盈地漫步于大地之上,将生机与活力播撒到每一个角落。在这如诗如画的时节,铜仁松桃苗王城也迎来了一年一度最为盛大的节日——“四月八”。铜仁市新型产融研究院,作为铜仁高新区发展的强劲动力,借助融媒体中心的传播优势,秉持科学严谨、精准定位、高瞻远瞩的理念,深度挖掘铜仁市丰富多元的旅游资源。研究院通过定期向公众推送铜仁特有的文化地理系列叙事,致力于引导公众深入体验该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魅力,为大众提供宝贵的精神滋养和独特视角,助力更多人领略松桃苗王城“四月八”的非凡魅力。
苗王城,这座坐落于松桃苗族自治县正大镇境内的古老城池,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岁月的洪流并未冲蚀它的魅力,反而为其增添了几分古朴与厚重。踏入苗王城,仿若穿越时空隧道,步入了苗族历史的深处。巍峨的蚩尤门、西波门,见证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四月八广场,承载着苗族人民代代相传的记忆与情感。每一块石板路,每一座吊脚楼,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气息。
“四月八”的起源,与苗族英雄“亚努”紧密相连。传说中,亚努智勇双全,率领苗族同胞与残暴的统治者英勇抗争,其事迹可歌可泣。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苗族人民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四月八”节日。这一天,对苗族人民而言,不仅是对英雄的缅怀,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节日的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苗王城的屋顶,苗族花鼓便迫不及待地敲响了迎宾的“乐章”。20余面花鼓沿路排列,宛如一条激昂的鼓阵。苗家阿哥阿妹们,身着绚丽多彩的苗族服饰,犹如天边的彩霞,手持鼓槌,上下翻飞。那欢快的舞步,踏出的是对生活的热爱;激昂的鼓点,奏响的是节日的欢歌。“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这富有节奏感的鼓点,如同春日里的滚滚春雷,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也触动着每一位远道而来宾客的心弦。
拦门酒,是苗家人迎接贵客的独特礼节。香醇的美酒,盛在精美的牛角杯中,由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双手捧起,笑意盈盈地递向客人。“酒不醉人人自醉”,这一杯杯饱含热情的拦门酒,让宾客们尚未踏入苗王城,便已深深感受到苗家人的豪爽与好客。接过酒杯,轻抿一口,酒的醇厚在舌尖散开,苗家人的热情也在心底蔓延。
走进苗王城,仿佛置身于一个苗族文化的艺术殿堂。接龙广场上,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表演正火热上演。巴狄雄仪式庄严肃穆,身着传统服饰的巴狄雄,口中念念有词,举行着古老的祈福仪式,祈愿苗乡大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柳巾舞婀娜多姿,苗族姑娘们手持色彩斑斓的柳巾,翩翩起舞,柳巾在风中飘动,似彩蝶纷飞,展现出苗族女性的柔美与灵动。滚龙表演气势磅礴,一条巨龙在舞龙者的操控下,上下翻腾,左右穿梭,时而昂首啸天,时而俯冲而下,尽显威武之姿。观众们的目光紧紧跟随着巨龙,惊叹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苗族盛会,自然少不了苗歌对唱。苗家儿女们,或三五成群,或两两相对,用那悠扬婉转的歌声,传递着彼此的情感。他们歌颂着新社会的美好,赞美党的好政策,憧憬着未来的幸福生活。“唱得春风生绿柳,歌如紫燕绕梁飞。”歌声在苗王城的上空回荡,宛如山间清泉,清澈动人,让人沉醉其中。无论是欢快的节奏,还是深情的吟唱,都表达着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向往。
若说苗歌如潺潺溪流,那苗族绝技则似汹涌浪潮,震撼人心。上刀山,只见苗族勇士们赤着双脚,一步步登上由锋利刀刃组成的刀梯,面不改色,如履平地。刀刃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寒光,观众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不禁为勇士们捏一把汗。然而,勇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高超的技艺,顺利登顶,赢得了满堂喝彩。下火海同样惊心动魄,熊熊烈火燃烧着,勇士们毫不犹豫地踏入火海,在炽热的炭火上行走、跳跃,却毫发无损。秤杆提米、仙人合竹等绝技,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展现出苗族人民的勇敢与智慧,让人不得不感叹“神奇苗乡,名不虚传”。
在这场松桃苗王城“四月八”的文化盛筵中,来自各地的游客仿若踏入了苗族文化的璀璨星河,全方位领略到其独特魅力。从激昂花鼓、热情拦门酒,到庄重仪式、绝美歌舞,再到震撼绝技与传统工艺体验,无一不让人沉醉。铜仁市新型产融研究院也将凭借融媒体的强大传播力,深入挖掘苗王城“四月八”等地域特色文化,通过定期推送的文化地理系列叙事,将苗王城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人。未来,研究院也将持续发力,助力苗王城在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道路上大步迈进,让这颗苗族文化的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吸引更多人探寻、沉醉于这片神奇土地的独特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