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季,流感疫情呈现出明显高发态势,尤其是甲型流感(甲流)的病例数急剧增加。在门诊中,许多患者和家属对流感的认识存在误区,例如:“感冒药治不了流感吗?”、“打过流感疫苗是不是就不会得病了?”更有一些患者,忽视了持续高烧和严重的呼吸道症状,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流感和普通感冒在症状上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它们是由不同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流感病毒(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快,毒性更强,且容易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免疫力较弱的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流感可能威胁生命。
甲流感染者通常在48小时内出现高热、全身酸痛、剧烈咳嗽等症状,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还会伴随呼吸困难或意识模糊。如果忽视这些“警报信号”,可能会发展为重症肺炎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作为一名长期参与感染科临床工作的医生,我对流感季节的高发特点有深刻体会。预防甲流的重点不仅在于避免感染,还要将病情控制在早期。以下几点尤为关键:
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虽然疫苗并不能百分之百预防感染,但可以显著降低重症流感的发生率。研究表明,接种流感疫苗后,重症流感的风险可减少近40%-60%。关注高危人群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儿童以及慢性病患者(糖尿病、哮喘等)需格外注意。一些高危患者需要在流感高发季节前主动咨询医生,了解是否需要预防性抗病毒治疗。

上个月接诊了一名38岁的男性患者,因高热四天入院,伴随剧烈咳嗽和胸闷。影像检查显示双肺多发小结节状影,确诊为甲流合并病毒性肺炎。治疗过程中,我们在给予常规抗病毒和激素治疗的同时,结合了菠萝蛋白酶肠溶片以促进炎症吸收,三天后患者的肺部病灶明显改善,咳嗽减轻,最终顺利出院。
每一次流感季的到来,都提醒我们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流感虽是一种常见病,但它对健康的威胁绝不可小觑。预防甲流的关键不仅在于医生的治疗,更在于个人的主动预防和健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