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上个世纪一位知名的女明星,在她22岁之时,下嫁一个比她大24岁的,并且是她亲姐姐曾经爱过的男人,这个男人就是——郭沫若。
在她们婚后,育有6子,她和郭沫若夫妻恩爱长达41年,这段看起来让人非常羡慕的爱情,但是在丈夫郭沫若去世之后,却发生了变化。
原来,她发现丈夫日记之中的秘密,她亲姐姐的死竟然和自己丈夫有关。
几个月之后,她选择——自缢而亡。这位女明星就是郭沫若的最后一任妻子,名叫于立群。
那么在郭沫若的日记本之中,到底记录了什么?为何于立群要自缢而亡呢?
咱们接着往下看…
女明星于立群的家庭于立群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她的祖父于式枚乃是是清朝的榜眼,只不过家道中落,家境逐渐变得贫困。
于立群的父母曾为家族的未来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然而随着父亲的突然去世,家族的经济状况急剧恶化,最终家道中落。
她的姐姐,于立忱,性格坚毅、成熟,理智且充满责任感。尽管家境的困窘让这个家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于立忱依然选择了承担责任,积极为家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让妹妹能够继续接受教育,姐姐甘愿为于立群负担学费。
从小,家庭环境的压力让于立群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稳重。她的求学之路并不像普通家庭的孩子那样一帆风顺,常常面临着物质上的匮乏和精神上的焦虑。她选择进入上海电影学校,尽管那时她年仅14岁,却凭借出众的外貌和坚韧的性格,很快获得了学校的青睐。
这个时候的她,年纪虽轻,却已具有了不小的勇气和决心,展现了追逐梦想的坚定意志。在上海电影学校,她不断磨练自己的演技,锤炼自身的才艺,最终在业内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红极一时的明星。
她的演艺事业起步较早,积累了广泛的知名度,并在当时的影视圈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一切,都是源于她从小在困难中锻炼出来的坚韧和不服输的精神。
与姐姐的深厚感情于立群和姐姐于立忱的关系非常亲密,几乎可以说是不可分割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于立群是在姐姐于立忱的照顾和保护之下成长起来的。
因此,于立群的性格也受到了姐姐的影响,她既有一种对生活的坚定信念,也有一份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姐姐不仅为她提供了学费,还为她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
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姐姐曾多次为家里设法借钱和筹措资金,甚至牺牲了自己的部分生活质量,确保妹妹能够不受家庭困境的影响,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然而,这段深厚的姐妹情谊最终因一场不幸的病魔而戛然而止。
原来,于立忱处于肺结核病痛的折磨之下,在1937年3月病情加重,最终在5月选择自尽而亡。在姐姐于立枕自尽之前,留下这样一封遗书:如此国家,如此社会,如此个人,无能为力矣!
从于立忱的临终遗言来看,她仿佛恨透了这个社会,恨透了某个人?
而姐姐的去世给于立群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打击…
下嫁郭沫若在姐姐去世后,于立群的生活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她结识了当时赫赫有名的文人郭沫若,两人因为共同的抗日理想而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在与郭沫若的交往过程中,于立群渐渐对其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和情感,尤其是在两人共同参与抗日活动的过程中,彼此间的互动和默契不断加深。郭沫若的成熟、智慧以及其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使于立群产生了深深的敬仰。
不久后,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于立群,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心力来支持丈夫的事业和生活。她不仅为郭沫若生育了多个孩子,还在生活中扮演了妻子、母亲以及家庭支持者的角色。
作为妻子的于立群,她始终如一地支持和协助郭沫若。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术和文化的探讨中,于立群始终展现了她作为贤妻良母的角色。
然而,郭沫若虽然才华横溢,但其道德上的缺失逐渐暴露出来,最终成为了这段婚姻的裂痕。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于立群在婚后发现,郭沫若并未完全向她坦白过往的经历。她得知郭沫若曾隐瞒与另一名女子佐藤富子的婚姻,以及他和该女子所生育的孩子还找上门来,这对于当时的于立群来说,无异于是晴天霹雳。
她无法理解丈夫为何要对自己隐瞒如此重要的事实…
更加令人痛心的是,于立群在丈夫的笔记之中发现一个秘密,原来郭沫若曾与姐姐于立忱有过感情纠葛,并且姐姐也曾经爱过郭沫若,而姐姐和郭沫若的这段感情纠葛,也很有可能是直接导致姐姐自杀的根源之一。
如此国家,如此社会,如此个人,无能为力矣!想到姐姐临终之前的无奈,更让于立群心如刀割。
而这一连串的事实,让于立群感到自己一直以来生活中的信念和依赖已经被彻底摧毁。她意识到,自己多年来所相信的爱情和婚姻并非如她所想象的那样完美和纯粹。
郭沫若在情感上的欺瞒和道德上的失职让她深感失望,而这一切对于她原本坚强的内心构成了难以承受的打击。
最终,这段婚姻走向了悲剧的结局。于立群因精神创伤深重,最终选择自尽,年仅63岁。
她的死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长期积累的情感崩溃和精神创伤的结果。对于此,各位看官朋友如何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