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幻想自己是蒙台梭利,后来发现自己是小丑。
曾经把幼儿园想象成天堂,被打脸后才知道这里是人间。
曾认为这是一个有社会价值的行业,却发现这是一个没个人成就的工作。
曾认为这是一个较为充实的职业,却发现这是一个无比事儿妈的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最好的出路就是上好学校的博士,然后进高校。
985的大学里大多数没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博士点,硕士点都没有。
所以北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就是这个专业的天花板了。
这也就解释了,学前教育专业为什么很鸡肋?

学前教育拐点,真的来了吗?答案是肯定的。
幼儿数量和幼儿园数量,是学前教育的天平两端。
新生人口出现负增长,意味着入读幼儿园的儿童数量在减少。
而另一边,新建、扩建的幼儿园数量近两年都在增加。
一减一增之下,拐点就出现了。
每个专业、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上限和下限,学前教育同样如此。
学前遭人歧视的原因,既有学前教育需求极大而造成长期性人才短缺,进而导致入行门槛不高,造成薪资待遇下限很低。
也有教师担负责任过重,导致从业人员压力过大。
2024年8月国务院发文:为幼儿园、小学重点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教师,中学教师培养逐步实现以研究生层次为主。
这一规定让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高职慌乱了。
失去公办幼儿园报考的机会,无疑让专科版的学前教育专业岌岌可危。
虽然还有专升本这条路。
但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恐怕更加激烈。
本科的情况好点,但是也是黄金机会,寥寥无几。
现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也有大量毕业生。
基本是师范院校都会开设这个专业。

但是人口出生逐步下降和人口流失的双重打击下,很多城市幼儿园大量倒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
再过3年,恐怕这个情况会更加严峻。
学前教育本科的出路,在于一线城市或人口吸引力比较强的二线城市。
但是扎堆往这些城市跑,竞争也肯定是无限大的。
硕士阶段呢?学前教育主要是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的。
但是如果招生都不好,还会招聘多少专业师资呢?
博士阶段呢?选择多一些。
可以去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类师范院校。
但内卷情况,在任何行业中都存在。
未来新生儿数量可能会逐渐减少。
假设以前一所学校需要十位老师,随着新生儿数量的下降,教师的需求也会相应减少。
如此一来,未来的学校可能只需要五位老师,再加上学校的合并,那么多出来的老师将何去何从呢?
如果你获得了编制,其实老师们的工资都相差无几。

而且考虑到老龄化和退休政策的延长,如果将来有评选一二级教师的机会,你的资历肯定无法与资深教师相比。
大家都清楚这一点。
更何况,现在很多人认为幼师的工作就像是保姆一样看孩子,家长对你有各种要求,你只能默默忍受。
当然,教育体系也在慢慢变化,可能再过十到二十年,你就能见证这场变革。
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足够的决心在这个行业坚持下去。
但在这个过程中,只会陷入无限的内卷中。
比如成为培训老师或者幼儿图书编辑,前者需具备全日制师范本科学位及教师资格证,后者则要精通汉语言文学,通常要求硕士学位。
也不要提及绘本老师、机器人老师、早教老师、思维逻辑老师、早教双语老师等职业。
建立在商场的机构靠什么盈利?不过是利用国人重视孩子教育的急切心态来赚钱,实际上做的是销售。
门面费高昂,没有充足的生源怎么行?教育是慈善吗?
看看幼儿园里几乎没有年纪大的老师,独生子女不好带,以前的孩子可不像现在这样闹腾。
活泼是孩子的天性,大家也都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
管理班级非常耗费精力,上了年纪有谁能承受得住?

时间一长,感觉自己都变成了黄脸婆。
当你师范毕业后进入幼儿园实习,你会发现技校、职高生一大堆,你所学的教育理念与她们不同,而且她们会十分提防学历比自己高的实习生。
如果实习生让她们感到危机,那就会让人陷入两难的境地。
实习单位带给你的感觉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对这个专业的坚持程度。
要么你什么都得干,班级出了问题你得负责。
要么被安排去干杂活,不让你学习新东西。
你进去了,职高生就没机会了。
可能有人会建议你考公招,那就更天真了。
公招不像教资考试那样只要及格就行,笔试和面试都需要表现出色。
能否考上公招,要看名额是否足够多。
比如一个地区招教师64名,看起来好像不少,那么想想报名人数有多少?
一个行政区总得好几千人竞争。
那么公招幼师的报名条件是:统招专科以上学历;教师资格证;年龄35岁以下。
学历最低要求是专科,会不会有本科师范生报名呢?
理论上专科生能报名,本科生、研究生就不能报名了。
如果你要跟一个本科生竞争,只有一种可能赢过他,那就是他的笔试分数太低,或者你的综合能力特别强。
如果你有幸考上公招,就要签五年合同,在该区服务五年以上。
内卷的行业环境让年轻人的梦想变得遥不可及。
他们怀揣着热情与抱负踏入这片领域,却被现实的残酷打击得遍体鳞伤。
在内卷的压力下,晋升机会越来越少,职业天花板越来越低。
曾经的壮志豪情在日复一日的内卷消磨中渐渐消逝,只留下疲惫与迷茫的躯壳。

每个人追求不同,有人想扎根教育事业,为中国未来发展培养人才。
有人想为经济发展、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人为家庭过上幸福生活而努力赚钱。
大家的目标不同罢了。
但幼教最为人嫌弃的应该就是烦琐工作下的微薄工资。
教育事业和富足生活,貌似只能选其一了。
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极其严峻的现实——如果没有孩子了,那么大家都得考虑转行了。
所以建议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最好还要掌握一二门绝技,比如钢琴、绘画等。
不需要特别精通,能够应付即可。
没有这些优势,学前教育就是一个鸡肋的专业。
虽然学前教育也属于师范类专业,但对比其他师范类专业,优势真不大。
学前教育对标的是幼师,如果以后面临裁员,大学老师去高中,高中老师去初中,以此类推。
幼师真没那么好混,相信大家都经历过那段岁月。
读小学的时候,你的小学老师就是初中被刷下来的。
初中老师是高中被刷下来的。
至于能不能教好,上面是不会管的。
虽然很不可思议,但这种情况在全国各地都比较常见。
一层一层刷下来之后,就会挤压幼师的生存空间。
不需要那么多人的时候,要么降工资,要么调岗位,这已经是一种常态。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