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4个标准,你需要家庭氧疗了,注意这一点要足够

梦槐玩转养护 2025-04-04 04:24:27

一口气喘不上来,是种怎样的感觉?就像有人用塑料袋罩住你的头,让你怎么吸都吸不到空气。

很多人觉得这是“老毛病”——年纪大了,走两步喘、爬楼梯喘、咳嗽也喘,没啥大不了的。

但真相是,如果你出现了这4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你很可能已经到了需要家庭氧疗的程度。

别再忍了,命是自己的,喘不过气来不是小事,拖久了,可能会出人命!

第一种情况:静坐时也喘得厉害

正常人哪怕跑了十几层楼,只要坐下歇一会,也就缓过来了。但如果你什么都不干,坐着、躺着也喘得厉害,连说几句话都感到费劲,那你就得赶紧注意了。这种喘不是普通的累,而是身体里氧气不够了。

医学上叫“静息状态下的呼吸困难”。换句话说,你连最基本的“待着不动”都喘,那说明肺子的“供氧能力”已经严重下降了。就像水管堵住了,水龙头一开就哗哗响,但水却滴不下来。

这时候,医生会测一个指标——血氧饱和度。就是看你血液里还有多少氧气。正常人都在95%以上。如果你静静地坐着,血氧饱和度却掉到88%以下,那就说明你身体快“缺氧中毒”了,这时候就该上家庭氧疗了。

第二种情况:夜里老是憋醒、翻来覆去睡不着

很多人白天还好好的,一到晚上就难受,老觉得胸口闷、想喘气,整晚睡不好,甚至被憋醒好几次。这个时候可能不是心事太多,而是肺在“报警”了!

人一躺下,肺部的负担会加重。如果肺功能不好,躺着睡觉的时候氧气就更不够了,大脑一缺氧,自然就会惊醒,出现夜间呼吸暂停、憋醒、翻身频繁等情况。

有些人还会早上起来觉得头昏脑涨,像喝醉了一样,甚至还呕吐、没精神。这些其实都是慢性缺氧的表现。

长期这样下去,会加重肺病,还容易把心脏拖垮。心脏为了把有限的氧气送到全身,要比平时跳得更快、更用力,时间一长,心脏就容易出现“肺源性心脏病”。

第三种情况:走几步路就累得不行

家住在3楼,平时走上去没事。可现在走一两层楼就得停下来休息,心里老是觉得“气不够用”,连上个菜市场都要喘半天,这就不能再拖了。

这个时候的你,可能肺里有很多“坏了的地方”,已经不能正常交换氧气了。医生会做一个叫做“6分钟步行试验”的检查,让你走6分钟,看你能走多远。如果你走不到300米,或者走着走着血氧掉到88%以下,那说明你的肺已经不能满足日常活动的需要了。

家庭氧疗能在你活动时及时补氧,就像电动车快没电了,你插上充电器,它就能继续跑一段。不然你不光行动受限,整个人的生活质量都会明显下降。

第四种情况:反复住院、病情总不见好

有些人得了肺病,比如慢阻肺、肺纤维化、肺气肿、支气管扩张,一年总得住好几次院,有时候刚出院没几天又进去了。这种反复发作,说明你的肺功能已经处在“临界点”了。

反复住院的人,肺里常年有炎症、痰液堵塞,氧气进不去,二氧化碳排不出来。这种人往往在医院里打点滴、吸氧后感觉好一些,但一回家就又开始喘了。这时候,医生会建议你在家也持续吸氧。

家庭氧疗不是“治病”,而是延命。大量研究表明,如果你有慢阻肺,血氧低于88%,坚持每天吸氧15小时以上,可以大大延长寿命,还可以减少住院次数。

氧疗不是吸一口就行,要“足够”才有效

很多人以为吸氧是应急的,难受了吸几口就行。其实不对。氧疗讲究“剂量”和“时间”。

如果医生根据你的病情建议你吸氧,那你每天要吸不少于15小时,有的甚至要24小时吸氧。只有这样,身体才不会因为长期缺氧而伤害到脑子、心脏、肾脏这些重要器官。

吸氧时间不够=没吸一样。

家庭氧疗怎么做?

你可能会想:那我是不是得天天扛个氧气瓶在家走?其实现在有种叫“制氧机”的设备,插上电就能出氧气,比氧气瓶安全很多,也方便很多。

制氧机的价格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很多地方的医保也能报销一部分。使用的时候医生会告诉你要吸几升/分钟,一般是1-3升/分钟。吸的时候要戴好鼻氧管,不要漏气,定期清洗管子,防止细菌感染。

吸氧期间要注意这些事

第一,不要在吸氧的时候吸烟。氧气是“助燃剂”,哪怕是一点火星,也可能引发火灾。

第二,鼻子干、喉咙痛是常见的小问题。可以在制氧机前加个加湿器,或者放一碗水,增加空气湿度。

第三,不要随便停氧。很多人吸了几天感觉好了,就停了,这是大忌。氧气像药一样,要按时按量使用。

氧疗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家庭氧疗不是“坐以待毙”,而是为了让你有力气做更多事。吸了氧,你就有体力下楼走走,晒晒太阳,做点轻微的家务,甚至还能和老友喝喝茶、聊聊天。它能让你的生活不被“喘不上气”束缚住。

别把吸氧当成失败,而是把它当成“续命神器”。

图表:谁需要家庭氧疗?

指标或表现

是否需要家庭氧疗

静息状态血氧饱和度≤88%

夜间常憋醒、睡眠不好

活动时(走路、爬楼)极易气喘

一年住院2次以上,病情波动大

医生诊断有慢阻肺、肺纤维化等严重肺病

仅在感冒或发作时轻微喘息

最后提醒一句

一旦达到以上4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别犹豫,尽快去医院肺病科或呼吸科就诊。医生会根据你的肺功能、血氧情况判断你是否需要家庭氧疗。吸氧不丢人,喘不上气才丢命。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家庭氧疗的适应证与管理》,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21年第20卷第6期

国家卫健委官网:《关于印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1 阅读: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