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西津渡:看一眼千年,寻一街烟火

扬眼 2025-04-24 16:16:35

3月13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榜上成功入选。西津渡,一条长达1800米、厚载1400年的历史街区,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善的古渡历史街区之一。

西津渡夜景

近年来,西津渡以夜经济产业为突破,以历史涵养人文提升旅游品质、产品带动消费延长产业链条、服务普惠民众塑造旅游品牌,让千年古渡“文化味”和“烟火气”兼备,焕发出文旅产业新活力。

以“一眼千年”的文化,勾勒夜间街区的肌理。将街区人文底蕴,转化成夜间经济亮点。密织文物夜游网络,通过全域灯光、置景渲染,增添文物光影魅力。融入非遗展演活动,开展非遗集市、互动体验活动,增添夜游体验乐趣。串联千年文化脉络,利用“文物+非遗”组合,打造“烟火西津”“博物之夜”“夜西津十二景”3条夜游线路,展现千年古渡的沧桑变迁与薪火相传。

鸟瞰西津渡

以“一街烟火”的业态,支撑夜间消费的繁荣。街区构筑餐饮住宿、休闲娱乐、音乐演出、文创展销等多元业态协同发展的夜间产品供给,打造具有文化气质的文旅消费空间,集聚“人文味道”,濡染“烟火气息”,构建城市多元融合的夜间消费圈。培育特色活动,让消费品牌“靓”起来,围绕“探春、嬉夏、品秋、暖冬”主题,全年举办文化活动200余场,“西津新春游园会”“HIFI西津渡音乐会”“云台邀月•中秋雅集”等成为西津渡夜游IP品牌;依托西津剧场、大光明影院,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培育“电影+旅游”“音乐+旅游”“演出+旅游”等新项目,持续输出西津文化价值。

以“一以贯之”的服务,塑造夜间经济的品牌。以科技创新赋能服务管理,建设线上一体化服务平台,打造智慧化街区服务管理系统;全域推行便捷支付,入选省文化和旅游消费便捷示范区、省数字人民币文旅应用集聚区。建设覆盖全街区无障碍设施,西津渡风情导览标识、解说和休憩系统,以人性服务彰显人文关怀。

满满烟火气

既利用历史之形,又涵养人文之魂。西津渡因“渡”而生,是展示江河交汇、南北沟通、文化交融的窗口,多年来梳理出西津“民俗文化”“商贾文化”“西洋文化”等8项文化分类,出版研究成果超800万文字;推动历史上最早救生组织“京口救生会”复会,弘扬以人为本的救生文化。遵循“修旧如故、保持风貌”原则,对街区文物持续修缮保护,集中整饬沿街老旧、破损建筑,还原街巷肌理和风貌特征,重现古渡繁华。

既集聚发展之力,又赋能产业之兴。以“一核三线六圈”为抓手,开发3条夜游主线,形成6大夜消费体验圈。推动产业迭代升级,打造西津渡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通过新技术、新产品赋能夜间经济。以高附加值的文创产品,升级街区文旅项目,拓宽街区文创矩阵;引入日咖夜酒、烟火市集、深夜食堂等新型业态,满足年轻群体夜间消费需求。成功入选国家级城市中央休闲区和省级旅游休闲街区、示范步行街。

既彰显气象之新,又收获民心之实。利用公共空间充分惠民利民,在鉴园广场开展全民健身、“路演+快闪”等活动,在尚清戏台演出京剧、扬剧、锡剧等戏剧,在“红色驿站”开展文明引导、旅游咨询等服务,充分利用街区公共空间提供实用、贴心的服务,让游客感受到大爱之城的温度。利用政策之实改善消费环境,为夜间经济聚拢人气,让古街焕发新韵。

依靠科技赋能,运用数字技术和光影技术,让沉浸式体验成为可能。更新救生博物馆陈设布展、打造玉山大码头遗址博物馆,促进救生会世界第一品牌的发散式传播和对西津“渡”起源的历史认同,推动街区由“景点打卡”向“场景体验”转变。

未来以来,将至已至。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商旅共兴,西津渡谋定“城市文旅休闲”定位,正将街区资源全面“唤醒”!

通讯员 仲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凌云

校对 陶善工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