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德国投降前夕,一位中国医生凭借勇气与智慧,解救了四十多名犹太人。
他救人的方法充满了风险,当时,德国党卫军押解一队犹太人去集中营,其中有四十多名犹太人因为饥饿躺在了地上,这位中国医生故意惊恐地向德军看守惊呼:“这些人得了伤寒!不能让他们就这样在大街上!我是慕尼黑市医院的主任医师,请把他们交给我们吧!”
他说完后也不知道等待他的后果是什么,万一给他扣上个罪名,那他将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德军真的将这四十多名犹太人交给了他。而他知道这些人没有得伤寒,靠着谎言救了四十多条鲜活的生命。
二战时集中营中的犹太人
二战结束后,他深藏功与名,此事他没有对任何人说。
战后,被他救助的德国人一直在寻找这位恩人,可是却始终没有打听到他的任何下落。
转眼到了1985年,二战胜利40周年时,当时的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发起了一个活动,寻找那些在纳粹时期勇敢反抗并热心救人的英雄人物,有德国市民提到了他,但仍然不知这位英雄的信息。
魏茨泽克总统在联邦德国国家电视台发布了“寻人公告”,号召全国人民一起寻找这位英雄。当初被裘法祖拯救的幸存者也开始向政府提供信息,最终他的身份被核实。
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的医生,裘法祖。二战结束后的次年他就已回国。
1985年,德国驻华使馆代表魏茨泽克总统,在北京为裘法祖颁发了一枚德国大十字勋章,以感谢他当年的义举。
裘法祖
裘法祖,1914年出生在杭州的一个书香世家,父母、四个姐姐和两个哥哥都是从教或从医。1933年,母亲因患急性阑尾炎得不到有效治疗去世,让裘法祖更加坚定了从医之路。
1936年,在结束同济大学的学业后,他远赴德国慕尼黑医学院求学,开始了他与德国的缘份。
在德国期间,他不仅刻苦努力完成学业,还收获了一份矢志不渝的跨国恋情。
1940年,裘法祖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德国女孩Loni,她生于1922年,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1940年,直到晚年,裘法祖都依然记得与Loni见面的场景:
1940年1月,我开始在Schwabing医院做住院医生。记得在秋季的一天,参加例行的晨会后上楼回到病房,在楼梯前面走着一个秀丽的姑娘,金黄色的头发,梳着两根小辫子,非常文雅,很有礼貌,看上去还有着一点东方风度。真的是一见钟情,我鼓着勇气与她谈话,知道她叫Apollonia,简称Loni,18岁,刚高中毕业,是学医的;学医前先来医院做护理工作。”
在学习的过程中,两人渐生情愫,终于走在了一起。
裘法祖与夫人
当时的法律不允许日耳曼民族的姑娘嫁给外国人,所以裘法祖内心也充满了忐忑,好在Loni的父母没有反对二人的交往。因为外部环境的原因,两人从恋爱到结婚以至于婚后的生活都是偷偷摸摸的。
结婚时两人仅在家中举办了一个家庭聚会,算是婚宴,没有教堂、没有仪式。
虽然婚礼没有轰轰烈烈,但是二人的感情却始终如一。
抗战胜利后,裘法祖决定回国,他毅然辞去医院外科主任职务,放弃国外相对优越的生活,于1946年底带着夫人和孩子回到了满目疮痍的祖国,并给Loni起了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中文名字—裘罗懿。当裘法祖决定回国时,妻子没有任何犹豫,裘法祖曾回忆说:
“当我提出回国的要求时,我夫人表现得非常宽容和理解,她说,我一定跟你回去。无论中国是什么样。”
Loni的这个决定让裘法祖大为感动,因为这意味着Loni将从此背景离乡,来到一个对她来说艰苦又未知的地方,她将要面对很多无法想象的困难,比如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同时也考验着她与裘法祖的感情。
裘法祖与夫人
回国后,裘法祖在医学领域成就非凡,他开创了中国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为上百万患者开辟生命之路;70年代,他主持门静脉高压外科治疗,手术时间缩短3小时,治愈率提高到80%以上,这一成果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奖;
80年代,他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器官移植机构,率先开展器官移植研究。他主持的肝移植至今保持“手术例数最多”和“存活时间最长”两项全国纪录。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外科之父。
对于「中国外科之父」这一称号,裘法祖多次郑重地指出,他不喜欢这个称号——他这样说:
中国外科不是靠一个人撑起来的,而是一批人!
裘法祖与夫人
谦逊、低调是裘法祖一生的写照。他是著名医生,更是一位内心充满大爱的英雄。正如一位被裘法祖救下来的犹太老人,在1985年回忆起40年前的事时,不自觉地泪流满面:“裘是一个伟大的中国人,如果没有他,我们早就没命了。”
2005年,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之际,已91岁的裘法祖院士,又接受了德国媒体《世界报》的采访,他的感人事迹再一次被人们传颂。
而裘法祖与Loni的感情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二人一生相濡以沫、携手到老。
2008年6月14日,裘法祖院士仙逝,享年94岁。他是一代仁医,更是一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