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浪潮中,贵州民族大学智能算法研究专家冯夫健博士带领团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动能,成为新区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典范。从理论研究到产业应用,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冯夫健博士团队在工业检测、智慧教育及民族文化数字化等领域的创新实践,为贵安新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冯夫健作为山东临清人,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博士,自2013年工作以来,他选择扎根贵安新区,在贵州民族大学开启他的科研生涯。
“贵州民族大学重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和平台建设,这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支撑。当前,贵安新区正重点发展大数据、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方面并取得成效,这与我的研究方向很契合。”贵州民族大学智能算法与智能软件协同创新团队负责人冯夫健表示。
借助平台和地域优势,十二年来,冯夫健带领团队攻克了高维优化问题的快速求解难题,创新性提出“微搜索”理论,在国内外多家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申请发明专利26件,登记软件著作权20余项,同时他还开展了多项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研究,为贵安新区现代数字经济产业、文化数字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冯夫健团队还在新区的支持下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
冯夫健表示,“贵安新区在服务方面很务实。近年来我们开始将工作重心转向科技成果转化,致力解决产业问题。在此过程中,我们需对接企业开展合作并推动项目落地,为此与贵安新区对接。政府在了解我们的情况后,主动推荐企业资源,并安排专人协助开展洽谈工作。”

贴心的政策、靠前的服务,贵安新区始终将人才发展放至首位,正是因为新区这种“真心实意引才、真抓实干用才”的务实举措精神,让冯夫健看到了贵安新区发展人才道路的决心,“作为高校教师,我将持续为贵安新区在培养人才、校企合作、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出一些贡献;同时,作为贵安新区大数据领域的专家,未来我将在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及政策研究方面,持续为贵安新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一名普通高校教师成长为大数据领域专家,冯夫健的成长轨迹正是贵安新区“聚才、育才、用才”政策的生动写照。如今,他正带领团队在智能算法领域继续深耕,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为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创新动能。

记者/刘钰 常泓琪 谢兵
编辑/文卓異 责编/杨倩倩 审核/曾昕 终审/谢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