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肇庆,4月4日发生了一件令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据拍摄者何先生称,他看到一名男子在隧道内双手脱离方向盘还低头睡觉,而此时车辆竟然处于行驶状态。
虽然道路拥堵,车速不快,可这就能成为双手撒把、脑袋低垂的理由吗?这简直是对交通安全的公然挑衅。何先生提到,即便车辆有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但这绝不是可以让驾驶者如此肆意妄为的护身符。
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效率与便捷的时代,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应运而生,它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驾驶者的疲劳,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然而,这一技术绝不是用来让驾驶者在驾车时睡觉的。每一次坐在驾驶座上,手中紧握方向盘,肩负的是自己与车上所有人的生命安全。
这一事件不禁让人联想到那些因为疲劳驾驶、分心驾驶而引发的惨烈车祸。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生命消逝在瞬息之间。驾驶者在车内呼呼大睡,就像是一个移动的“炸弹”,随时可能引发一场不可挽回的灾难。而隧道的特殊环境,更增加了危险系数。空间相对封闭,光线较暗,一旦发生意外,救援难度更大。
这位男子也许是心存侥幸,觉得车速慢,道路拥堵不会有问题。但交通安全容不得半点侥幸心理。智驾技术的出现,是为了让驾驶更安全、更高效,而不是让驾驶者变成车内的“睡美人”或者“睡美男”。每一个交通参与者都应该明白,在驾驶过程中保持清醒是基本的底线。
这也警示着我们,对于智驾技术的宣传和普及不能仅仅停留在它有多便利、多智能的表面,更要强调在使用智驾功能时,驾驶者的责任并没有减轻,安全意识必须时刻在线。否则,今天是在隧道里双手脱离方向盘睡觉,明天就可能在高速上因为看似“可靠”的智驾而酿成大祸。这是对所有驾驶者敲响的一记警钟,也是对交通安全规则严肃性的再一次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