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毕节:“一男二女”三人婚礼荒诞闹剧法律尊严不容戏谑

李哥vlog 2025-04-17 21:45:54

贵州毕节“一男二女”三人婚礼的荒诞剧,在舆论场中掀起轩然大波。从当事人以“闹着玩”解释婚纱照拍摄,到酒店紧急取消预订并发布声明,再到警方确认“未实施一夫二妻”,这场闹剧折射出当代社会法治意识与流量逻辑的深层碰撞。

尽管当事人声称“未登记结婚”,但《民法典》第1041条已明确将一夫一妻制确立为婚姻制度的核心。律师指出,即便仅以“婚礼”形式公开挑战婚姻伦理,也可能构成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江苏江阴、安徽宿州等地类似事件中,策划者均因虚构事实被治安处罚,印证了法律对婚姻神圣性的刚性维护。

值得玩味的是,事件中酒店声明强调“未经核实特殊性质即接受预订”,暴露出商业机构在流量经济下的审核失守。当婚礼策划成为博眼球的营销手段,法律审查让位于商业利益,实质上构成了对公序良俗的二次伤害。

三人关系中“前妻参与婚礼”的戏剧性设定,撕开了现代情感关系的复杂面纱。社会学研究显示,此类事件往往混杂着对传统婚俗的解构、对亲密关系的猎奇,甚至隐含着通过情感冲突获取流量的商业动机。当事人声称“被家人同意”,实则是将私人领域的情感纠葛异化为公共景观,模糊了道德谴责与法律追责的边界。

值得警惕的是,部分网友将事件解读为“一夫多妻合法化”的试探。这种认知偏差源于对《民法典》第1042条“禁止有配偶者同居”条款的误读。法律对婚姻关系的保护,既针对登记状态,也涵盖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的事实婚姻。

事件中婚纱照拍摄者、跟拍摄影师的职业化操作,折射出“审丑文化”下的畸形产业链。婚庆从业者沦为流量推手,短视频平台算法助推争议发酵,形成“越离谱越传播”的恶性循环。这与2022年江苏杨某策划“三妻婚礼”被治安处罚的案例形成互文,揭示出网络空间中“审丑经济”的野蛮生长。

要破解此类困局,需构建“法律-平台-公众”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司法机关应加大对虚构婚姻关系的惩戒力度;社交平台需建立敏感内容预警机制;公众则需提升对婚姻伦理的认知,拒绝参与“情感真人秀”的流量合谋。

当婚纱成为流量道具,婚礼化作营销剧场,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婚姻的神圣性,更是社会信任的根基。毕节三人婚礼的终章,不应止于事件本身的平息,而应成为重建情感伦理、捍卫法治尊严的契机——毕竟,真正的爱情从不需要围观者的起哄,法治的尊严更不容戏谑者的消解。

0 阅读: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