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的部队建制中装备数量不少的装甲车等重装武器,装备型号也是非常的驳杂,甚至在当时的很多国民党将领对坦克装甲车的后勤维护和运用相当落后,但也有出色的将领使用装甲车打出战绩的情况出现,这次我们就先看看国军编制中的德国装甲车。
坦克PzKpfwI/A型(sd.kfz101)轻型坦克,也就是一号坦克,战斗全重5.4吨,装备2挺7.92mm MG13机枪,国军采购了少量这型坦克及其指挥型,全员参加了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部分被日军俘虏,在南京河流错综的江湖地带作战,性能不适宜,在淳化镇防御战中该型坦克冲破日军阵地,摧毁了当时日军第18旅的旅团司令部,极大震撼到了当时的日本人。
装甲车Sd.Kfz.221型装甲侦察车,国军使用这型装甲车组建的一支特殊的摩托化部队,其目的是用于保卫战时陪都重庆的安全,反击可能偷袭重庆的日本伞兵,讲究快速突进并未安装较强大火力,德国研制出来主要是在战场侦察和巡逻任务,仅装备1挺7.92mm MG13机枪,也曾随对入缅作战。
Sd.Kfz.222型装甲火力支援车,是基本型的衍生型号,增大了车体强化火力,战斗全重4.8吨,装备一挺34式机枪和1门20mm KwK30或38机关炮,轮胎是普通胎而非装甲车专用越野轮胎,装甲防护有削弱,装甲厚度为8~14毫米,仅能在一定角度和距离抵挡步枪弹射击。
Sd.Kfz.223型装甲通讯车,为Sd.Kfz.222型轮式装甲车的变型车,沿用Sd.Kfz.222的底盘和Sd.Kfz.221的机枪塔,安装了用于指挥通讯的可折叠天线,国军方面一共采购约30台,大多数在入缅作战中损毁,拆除了较高的炮塔改用了搭载一挺7.92mm MG13机枪的小型开放炮塔。
岸防炮SK C/28型150mm岸防炮,为著名的俾斯麦级战列舰和沙恩霍斯特级重巡洋舰副炮的岸防版本,国民政府决定订购12门SK C/28炮,全部采用单装的Küst. MPL C/36岸防炮架,但其部署时间和位置都相当仓促,在整场战争期间一炮未发后被日军连同弹药火炮一起完整俘获带回本土,后在日本投降后部分结构被抛入大海,其他8门被德军征用后销毁,最后一门被放置在丹麦某博物馆。
牵引式火炮sFH18型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国民党共装备32倍径和30倍径两款,分别配属第十重炮团和第十四重炮团,在淞沪会战期间曾重伤日军旗舰出云号,击沉日本海军驱逐舰两艘,小型舰艇若干艘,但是因为国军之间的通讯不畅山头倾轧,第十团一营撤退途中全部炸毁火炮和牵引车,后该营士兵在南京保卫战中全部牺牲。
LeFH18型105mm榴弹炮,最大射速7发/分,最大射程10671米,火炮配属亨舍尔33G1型卡车牵引,以及奔驰L-3000卡车运送弹药,是当时较为先进的长身管火炮,后续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无法补充火炮弹药被迫放弃,同样也参与了入缅作战。
Leig18式75mm步兵炮,炮身低矮炮管较短有些类似于迫击炮,最大射速12发/分,最大射程约4000米,南京国民政府从德国购买了60门Leig18式75mm步兵炮,可以发射普通炮弹和高爆榴弹,生产相对便捷,需要的原材料也更少。
LeFK16型75mm野战炮,为德国莱茵金属在一战期间的LeFK16n.a.75毫米野战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有效射程为12300米,炮身全重要为1524公斤,最大射速7发/分,在当时非常落后二战爆发后,基本退出德军现役。
克虏伯1903式75mm野战炮,其历史较为悠久是早期榴弹炮的一种,为北伐战争期间的主要重火力,彭总还曾使用这款野战炮打击列强舰艇,当时我国也曾有当值版本汉造克虏伯炮、沪造克虏伯炮多种,其装备较轻能够进行骡马运输较为适合当时的我国国情。
PaK-35/36型37mm反坦克炮,射速13发/分钟,在100米距离击穿34毫米装甲,500米的距离上击穿29毫米,到达中国后首战为淞沪会战,精确命中日本89式坦克,在台儿庄战役,参战中国军队用它共击毁日军坦克13辆,但其射程较近后勤维护差,坏了零件就只能抛弃摧毁。
迫击炮GrW34型81mm迫击炮,最大射程2400米,最大射速25发/分钟,操作人员2-4人,产量很大超过7万门,但并不被世人所熟知,也曾被安装在半履带装甲车上作为自行迫击炮使用,也还可以装填火箭增程弹,后续还曾衍生出Gr.W.73型迫击炮,但是还没量产德国就投降了。
高射炮SKC / 30 型88mm高射炮,该型高射炮是在Flak18基础上衍生的海军型号,国军共采购20门,江阴要塞部署共8门,有4门装在东山,4门装在肖山,在江阴战场上共击落的日军战机20架,击沉日军炮艇2艘,击伤10艘,后被日军俘获带回国研究,研制出99式型号的88毫米44倍径高射炮。
Flak18型37mm高射机关炮,配属国军高炮团,他们在抗战时参加了南京防空保卫战和上海淞沪会战等战役,其火炮口径更大,为莱茵金属公司生产,随中国军队转战大江南北,曾参加了近乎所有国民党所有重大会战。
Flak30型20mm高射机关炮,用于对付低空飞行目标的小口径高射炮,跟FIak18一同来到中国,总数为12门,在南京守卫战失败后部分被日军缴获,战斗全重463千克,射速120—280发/分,最大有效射高2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