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年得知雷英夫是洛阳孟津人时,毛主席:那我换一个问题问你?

崔大炮 2025-04-24 15:34:48

【前言】

毛主席的学识广博是公认的事实。即使是享有“洛阳才子”美誉的雷英夫,在面对毛主席时也表现得格外谦逊。

在一次会面中,毛泽东见到雷英夫时说道:“英夫,听说你是洛阳人,我想问你个问题。”雷英夫随即纠正道:“主席,其实我是孟津人。”

【毛主席:武王伐纣时,每次到孟津干些什么事?】

1959年3月,总参作战部副部长雷英夫与黄克诚、张经武、张国华等一行人前往武汉,向毛主席进行工作汇报。

听到任务圆满完成的消息,毛主席心情愉悦,特地吩咐准备宴席款待他们。在宴会上,毛主席逐一举杯向他们表示祝贺。

毛主席转向雷英夫,温和地询问道:“英夫,你来自洛阳,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

雷英夫听完毛主席的讲话,微笑着回应道:“主席,我曾在洛阳求学,但我的家乡其实是孟津。”

雷英夫话音刚落,毛主席便对他的家乡有了更清晰的了解。随后,毛主席问道:“,你是孟津人?那我换个问题考考你,武王讨伐纣王的时候,去过孟津几回?每次去都做了些什么?”

听到雷英夫这么一说,毛主席打趣道:“‘洛阳才子’回到老家孟津,就啥也不干了吗?”话音刚落,在场的人都忍不住笑了。

面对这种情况,雷英夫并未感到尴尬。他清楚毛泽东的学识深厚,自认无法与之相比,便坦然表示:“我的文化水平其实不高。”

雷英夫话音刚落,黄克诚和其他人纷纷将视线投向毛主席,期待他能给出解答。

在众人充满期待的目光注视下,毛主席竖起两根手指,语气坚定地说道:“武王曾两次前往。”

毛主席接着提到:“公元前1029年,发生了第一次行动。当时,八百诸侯聚集在孟津,讨论讨伐商纣,大多数人表示支持。然而,武王认为时机尚未成熟。首先,商纣内部虽然腐败,但尚未完全崩溃,还不至于立刻倒台。其次,武王的军力还不够强大。再者,渡黄河的准备工作还未完成。最后,争取民心的工作还需加强。甚至在出兵前,伯夷和叔齐仍然反对,选择了离开。因此,武王决定回去继续准备。”

毛主席抽了口烟,接着说道:“准备工作得全面,既要文也要武,既要有精神也要有物质。首先得造势,统一大家的思想,还得搞统一战线,毕竟做事得有个正当理由。同时,要招揽人才,储备粮草,打造兵器,训练军队,准备船只。经过两年的充分准备,到了公元前1027年,武王从潼关出发,到达孟津,发布宣言,突然袭击,打歼灭战,瓦解了敌军的士气,最终在朝歌南的牧野打败了商纣。”

听完毛泽东的讲话,黄克诚与雷英夫等人都表示赞同,认为从主席的言论中获得了新的见解。他们点头示意,认同毛泽东的观点,并从中汲取了有益的知识。

毛主席曾提醒我们这些从事军事工作的人:“你们既然是搞军事的,中国历史上这么重大的事件,必须深入探讨。”

雷英夫听完毛泽东的讲话后,谦逊地表示:“作为孟津人,我深感自己学识浅薄,能力不足。”

针对这一观点,毛主席提出了不同看法。他直言道:“你这种说法太谦虚了,不够坦诚。就算是才子也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每个人都得不断学习,终身都要保持学习的态度。”

雷英夫对毛泽东的言论表示高度赞同。

毛主席原本以为雷英夫是洛阳市区的居民,后来才知道他其实是洛阳市下辖的孟津县人。不过,把雷英夫称为洛阳人也是准确的,因为孟津县属于洛阳管辖范围。

“洛阳才子”这一称号,实际上是毛泽东主席亲自赠予他的。

雷英夫,原名廷臣,学名甫恩,字超然,1921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雷湾村。

1935年,雷英夫在洛阳中学求学期间,受到校内教师、中共地下党员吴芝圃和郝德青的引导,以及鲁迅等先进思想的熏陶,他的思想逐渐发生变化,开始向往光明,投身革命事业。

此后,雷英夫投身于洛阳学生发起的声援北平;运动的示威游行和请愿活动。他积极参与其中,以实际行动支持这场学生运动。

1936年11月,雷英夫因家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学费,不得不辍学。随后,他前往西安,开始了学徒生涯。

1938年初,雷英夫抵达山西临汾投身革命事业,并在同年加入中共。半年后,他受组织调派前往延安,进入抗大参训队接受培训。在此期间,他深入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军事技能,这些系统化的知识为他日后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奠定了重要基础。

雷英夫的人生轨迹在延安发生了重大改变。当时他只有17岁,正是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这次相遇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他人生的重要里程碑。延安之行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向,也为他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次经历对他而言意义非凡,开启了他人生新的篇章。

那天,毛主席如约出现在抗大新学员的见面会上。他微笑着向在场的人挥手致意,随后说道:“各位同学,今天,我以党中央的名义,向你们从全国各地远道而来,到延安学习,表示由衷的欢迎。”

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雷英夫与其他新学员一起听取了毛主席关于革命问题的深入讲解。毛主席重点阐述了革命的根本目的、革命的主要对象以及实施革命的具体方法。通过这些讲解,学员们对革命的意义和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毛主席的讲话不仅明确了革命的必要性,还指明了革命的核心任务,使学员们对未来的革命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一系列讲解为学员们后续的革命实践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毛泽东的演讲风格通俗易懂,给雷英夫带来了深刻影响。在聆听毛泽东讲解时,雷英夫认真地做着笔记。

雷英夫的位置比较靠前,毛主席刚讲完话,他就迅速起身,把自己的笔记本递到毛主席面前,希望主席能给他写一句激励的话。

面对毛主席时,雷英夫情绪过于高涨,竟然无法言语,只能以持续的笑容传达他对毛主席的深厚敬意。

雷英夫刚表达完想法,毛主席就领会了他的意图。他拿过雷英夫的笔记本,在上面写了“斗争”二字,并在旁边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毛泽东”。

在随后的求学阶段,雷英夫全身心投入,深入掌握了大量关于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内容。

1939年,周恩来从重庆返回延安后,向毛主席建议,叶剑英在重庆需要配备两名参谋人员,提议从延安调派过去。

毛主席听完周恩来的建议,沉思片刻后回应道:“既然这样,我有个合适的人选推荐给你。抗大参训队里有个年轻小伙子,叫雷英夫,才18岁,表现非常优秀。他在军事方面有一定研究,尤其在理论上有很大潜力……你觉得他如何?”

雷英夫很快与一位同事被调往重庆,担任叶剑英的参谋工作。

雷英夫在文章中详细剖析了当前的军事形势和战场动态,他的论述逻辑严密,论据充分,观点层层递进。这份深入且全面的分析报告最终获得了毛泽东的高度肯定。

在王家坪与雷英夫会面时,毛泽东评价了他的文章《苏德战争一年》。毛泽东表示,这篇文章不仅详细描绘了战争的真实面貌,还恰当地传达了党的立场。文章语言流畅,论证有力,自己是一口气读完的。

1945年,毛主席见到雷英夫时,笑着对他说:“咱们八路军里像你这样能写会画的人可不多。你的文章让蒋介石哑口无言,揭穿了他的那些鬼把戏,真是立了大功。你不仅文笔好,还会写诗,可以说是咱们队伍里的才子。我得给你起个名字。”

毛主席略作思考,便说道:“行,那就给你一个‘洛阳才子’的称号吧。”

雷英夫因其才华出众,很快在众人中赢得了“洛阳才子”的称号。时间一长,这个称呼深入人心,连毛主席也误以为他确实来自洛阳。这个误会源于大家对雷英夫才能的认可,久而久之,便成了共识。

建国后,雷英夫通过自身奋斗,先后担任多个重要职务。他先是成为周恩来的军事秘书,随后兼任军事顾问和军委作战局副局长。之后,他出任总参谋部作战室主任,接着担任总参作战部作战处长。此外,他还担任了中央复员委员会副秘书长和兵工委员会秘书长等职。

1955年,雷英夫荣获大校军衔,随后不久便晋升为少将。次年,他被委以重任,担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一职。

1959年3月,时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的雷英夫,与黄克诚等一行人前往武汉,向毛泽东主席进行工作汇报。

由于表现优异,毛主席心情愉悦,不顾身体不适,与众人共饮了一杯。借着酒意,他向雷英夫讲述了“武王伐纣时两次造访孟津县”的典故。这一番话,让黄克诚和雷英夫等人深刻感受到了毛主席深厚的知识底蕴。

饭后,毛主席心情不错,雷英夫趁机提出请求:“主席,您常讲学习的重要性,我也想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您能不能把平时练字时写的那些不用的字给我几张?”

毛主席对雷英夫的谦逊态度、善于把握机会和好学精神印象深刻,对他的请求欣然应允。主席回应道:“不必推辞,该接受的就接受。既然如此,我就为你题字。”

雷英夫意外地发现,隔天就收到了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一幅字。这幅字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游长江时即兴创作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游泳》。

刚在长沙喝过水,转眼又到武昌品尝鱼。横跨万里长江,放眼望去,楚地天空辽阔无边。即便风浪再大,我也像在院子里散步一样轻松自在,今天终于感到放松。孔子曾在河边感叹:时间就像这流水,一去不复返!

江面上,船帆迎风飘扬,龟山和蛇山静静矗立,宏伟的蓝图正在展开。一座大桥横跨长江,连接南北,曾经的天然屏障如今变成了畅通无阻的通道。在西江边,坚固的石坝拔地而起,阻挡了巫山的云雾和雨水,高耸的峡谷间形成了平静的湖泊。神女峰依然安然无恙,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巨变,世界也将为之惊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