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了,微信再次声明这功能永远不做!

果核剥壳谈软件 2025-04-12 05:54:48

每次提到想让微信要更新的时候,大家都有很多想增加和改善功能的声音,其中有一个比较让人担忧的点就是:增加消息的已读功能。

不知道是哪些人在要求这功能,但对于那些拿微信办公的人来说,这个功能就非常实用了。

哪怕是提供一个开关,就可能会造成很有意思的变化,老师叫家长打开,家长让孩子打开,伴侣让对方打开,老板叫打工人开启这功能,虽然不是强制的,但它意味着一种表达心意的“自愿”。

而在工作里为了提高传达效率的功能,在生活里确实能变成不小的压力。

已读通常意味着你对信息进行了接收,需要你对消息发送者表达收到的反馈。长久下来,已阅不及时回复,别人会想很多,因为沉默本身就携带着信息:

你表白发过去,别人已读沉默。

别人向你借钱,你已读沉默。

你求别人帮忙,别人已读沉默。

作为对比,你能清晰意识到关系好的朋友是这样的:

你表白发过去,对方开心回应,说你终于表达出来了啊。

别人向你借钱,你说多少给个数,别磨叽。

你求别人帮忙,别人会说包在我身上,包搞砸的~

但很多时候,生活跟工作不一样,积极反馈并不意味着关系的变好或者变坏,在生活中的决策也会因为沉默时而改变主意,都是可能的,增加已读会增加大家负面猜测的倾向,缩短大家的决策时间。

话说现在的“正在输入”何尝不是一种另类的已读功能。

之前微信就跟大家说了不会增加这个已读功能,但是这个话题隔了几年又冒了出来,估计几年之后又会出现。可能是有不少人在微信里发通知,然后大家回复收到收到的,真把微信当成办公软件了……那为啥不用企业微信。

微信有很多这种例子,你说微信团队是没有能力做吗?有些功能可能确实不好做,但有些明显轻松就能完成的也不做,那就又回到微信的价值观上了,对功能的增加异常克制。

只要你用过其他聊天工具,那多多少少会觉得微信用起来不顺手,功能简陋得和十几年的东西一样,如果不是用户基数大,你还会怀疑这玩意能不能有市场,甚至简单模仿出一个类似的工具来也没有难度。

微信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已达到13.82亿,我们现在说的是他的聊天功能,但微信它早已经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视频号、公众号、小程序、直播、支付等等功能,说得“非常极端”一点,微信的功能扩展大到了就算去除聊天功能,它依旧能让不少人继续使用它。

还比较有特点的是撤回消息提醒的功能,很多人觉得为啥撤回了还要提醒啥的,这不是多此一举吗?但实际上微信想的是需要留痕,不能让用户收到信息手机亮屏了,结果啥也没有。

不做聊天记录同步是为了保护隐私,不做语音转发也是为了隐私,逼得大家民间大佬自己去做聊天备份工具。

其实微信到了这个体量,不管做出什么决定,都是会有用户站在微信角度考虑的,就像是“自有大儒为我辩经”一样,更多的时候需要你自己去看它做了什么,看它关于他们自己的思考,你可以从传记、微信的官方账号微信派、他们的技术团队账号、以及微信事业部的书里去看到一些想法。

但是微信也不是铁板一块,之前增加了微信的好友上限,之后加入了AI搜索总结相关的功能,群聊共享屏幕、语音倍速等等,以后公众号评论和发布也会更加开放,即使是微信也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复杂之后迟早也会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

你别说,微信越是这样克制,越是让人期待下个大版本会整出什么花活。

0 阅读:22

果核剥壳谈软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