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小人中伤,怎么应对?狄仁杰的谋略思维,值得大多数人借鉴

鲜衣怒马讲文史 2025-04-24 13:59:34

狄仁杰,咱们都知道,但他可不光是个神探那么简单。在武则天那会儿,他可是当朝的宰相,还是大唐能够重新振兴的头号功臣。要是你以为狄仁杰只会破案,那你就太小瞧他了。他在跟那些奸诈小人斗智斗勇方面,也是相当厉害。能在武则天手底下当上宰相,那绝对是得有点真本事和大智慧的。

狄仁杰的斗智手段到底有多厉害?我觉得,最能证明这一点的,可能就是狄仁杰曾被武承嗣和来俊臣冤枉入狱那事儿了。当时,狄仁杰遭受了武承嗣和来俊臣的陷害,被冤枉入狱。这件事,真的能让人看出狄仁杰的斗争策略有多高超。他能在那样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冷静和智慧,确实让人佩服。所以说,狄仁杰的斗争手段真的很厉害,而这,也是他被冤枉入狱这件事最能体现出来的。

公元691年的时候,狄仁杰从洛州司马升为了宰相。在正式上任宰相前,武则天找狄仁杰聊了聊,跟他说:“怀英啊,你在汝南那会儿干得挺好,不过呢,还是有些人在背后说你坏话,你想不想知道是谁在嚼舌根?”

狄仁杰听完,真心实意地回道:“多谢皇上信赖。要是皇上觉得我做得不对,我肯定改;要是皇上觉得我没啥错,那我就偷着乐了。至于谁在背后跟皇上说我的不是,我压根儿不想去追究。”

武则天一听,心里头对狄仁杰那是连连叫好,佩服得五体投地。

都说树大招风,狄仁杰这样出色的人,怎能不引来些小人的嫉妒呢?

公元692年那会儿,狄仁杰、魏元忠他们七个人,被左台中丞来俊臣给栽赃了,说他们要造反。

来俊臣这人可不傻,在打算对付狄仁杰前,他就先去找武则天下了道命令:要是谁在审讯时认了罪,那就不能判死刑。

来俊臣动足了脑筋,巧妙利用那条赦文,让狄仁杰等七个人中了招,乖乖承认了自己的过错。

狄仁杰肯定会拿这条规定来用,他讲道:“大周已经替代了大唐李家的天下,一个朝代一个样,臣子也跟着换。大唐的那些老臣,肯定不会乖乖等着被杀头,所以他们肯定得想办法造反。”

来俊臣瞧见连狄仁杰这位大官都自个儿认了谋反的罪,于是,他就照着武则天的赦令,不再去折磨狄仁杰审问了。

判官王德寿又动起了狄仁杰的脑筋,他接着说道:“尚书大人,您算是捡回一条命了。我呢,还年轻,还想在仕途上更进一步。要是您能行行好,指认一下杨执柔也参与了这案子,您看行不?”

狄仁杰一听,不由得惊呼出声:“天呐,你怎能让我狄仁杰去做这等伤天害理之事!”

狄仁杰咽不下这口气,一头往柱子上撞,没一会儿脸上就淌满了血。王德寿吓得差点没晕过去,心想狄仁杰的罪可不至于要命,万一真死了,武则天肯定饶不了他,别说升官了,连脑袋都难保,于是吓得赶紧溜了。

魏元忠对待侯思止的态度跟狄仁杰大不一样,他压根儿没瞧侯思止一眼。侯思止见魏元忠是个难啃的骨头,就想给他点教训,吩咐狱卒把魏元忠倒挂起来。可魏元忠一点也不在乎,反倒嘲笑侯思止:“我算是倒霉了,就当被头笨驴从背上甩下来,脚勾在了鞍蹬上,被这蠢东西拖着走呗。”

侯思止瞧见魏元忠都被高高吊起,竟然还敢嘲讽自己,他立马凶狠地警告魏元忠,要是再不安分,定要让他把世上所有的严刑苦楚都尝个遍。

魏元忠很淡定地说:“你要我的头,拿走就是了,干啥非得让我认那个谋反的罪名呢?”

说实话,狄仁杰和魏元忠俩人都当过宰相,但办事方式真不一样。狄仁杰为人圆滑,处理事情很有一套;而魏元忠呢,那就是个硬骨头,性格直愣愣的。不过,他们俩各有各的好,都挺让人佩服的。

狄仁杰既然认了想要造反这事儿,那要怎么处罚,当然得由武则天来决定。身为宰相这种大官,哪里是小角色能随便决定他生死的。

狄仁杰瞅准监狱看守松懈的空档,悄悄撕下衣内衬,写了一份申诉冤屈的文书,塞进了棉衣里头。随后,他叫来王德寿,跟他说:“这天气是一天比一天热了,你把这棉衣拿给我家里人,让他们把里面的棉絮拆掉,洗干净后再给我捎回来。”

王德寿心想,狄仁杰都已经认错了,万一在自己这儿出了啥岔子,那责任不就落到自己头上了嘛,所以他干脆就一路放行,不再多管。

狄仁杰的娃从老爹的棉袄里翻出了喊冤的纸条,立马跑去找武则天。武则天一看这纸条,立马把来俊臣给叫了过来。来俊臣就开始解释:“狄仁杰他们在牢里过得好着呢,没受啥苦。当官的就算在牢里也得有模有样,吃得饱穿得暖,这都是必须的。要是他们真没想造反,那咋会招供呢?”

武则天心里犯了嘀咕,不知道该听谁的,于是就让通事舍人周琳去瞧瞧那边到底啥情况。来俊臣那边呢,让人把狄仁杰他们的衣服给还回去,让他们穿戴整齐,接着再请周琳过去查看。

周琳心里明白,狄仁杰他们虽然不好惹,但还能避开,可来俊臣这家伙,既不好惹又没法躲,只能匆匆了事,根本不敢仔细琢磨,来俊臣说啥就是啥了。

来俊臣心里头七上八下的,生怕狄仁杰他们再搞出什么幺蛾子,为了快点把事情了结,他赶紧动手做了份狄仁杰他们的“遗书”,然后催着周琳赶紧给武则天送去。

狄仁杰他们差点就没命了,就在这时,有个不到十岁的小男孩站出来,跟武则天说他的父亲是被人冤枉害死的。按理说,普通孩子哪有机会见到武则天,但这孩子不一样,他是被斩首的前鸾台侍郎乐思晦的儿子。作为死者的亲人,他有充分的理由去申诉。

武则天问起详细情况,那男孩答道:“我爸没了,家里也散了,这事儿确实让人心里难受。不过,陛下的法律被来俊臣他们给瞎用了,现在都不成样子了。陛下要是不信我说的,那就挑几个最忠心、最正直的大臣,让来俊臣去审,看他们敢不敢不承认自己谋反。”

到了这个关头,武则天对来俊臣已经不太信任了,因此,她把狄仁杰他们叫过来,打算仔细问问情况。

武则天对狄仁杰说:“你明明没造反,咋就承认了呢?”

狄仁杰道:我要是不认这罪,说不定早就没命了。认了,好歹还能留点活路!

武则天再次询问,你们那个表示哀悼的奏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那七个人肯定不会承认来俊臣搞出来的这个假东西。

武则天掏出谢死表给狄仁杰他们瞧,他们一看就直嚷嚷,说这肯定是假的。武则天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来俊臣在审讯狄仁杰他们时,手续没办到位,这七个人其实是清白的。于是,她马上下令放了这七个人,狄仁杰也因此捡回了一条命。

【子霄读史感悟】

我们佩服那些忠诚正直的人所做出的英勇事迹,不过,跟小人打交道,甚至长期周旋,也得有勇气和计谋。得知道啥时候该硬碰硬,啥时候该退一步,既要会适当让步,也得坚守原则不妥协。

就像狄仁杰那样,在和来俊臣这种严厉又心狠的官员斗智斗勇时,狄仁杰采取了迂回策略,先保证自己活着,毕竟人都没了,后面的公正还有啥意义。于是,他先认下了谋反的罪名,这样一来,来俊臣的那一套就没法继续施展了。但光妥协也不行,狄仁杰也有他的倔强,比如他撞柱子以表清白,坚决不认与人同谋,接着又用计策来证明自己的无辜。

能跟小人正面刚,也能跟他们周旋,甚至跟他们你来我往地斗智斗勇,这事儿比死了还难熬,而这正是狄仁杰厉害的地方。

#百家说史品书季#

1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