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不是天生就和谐,总有那么几件事,像扎在心里的刺。
尤其是有些父母,打着为你好,却无形中耗尽了孩子的福分。
父母过度干预,往往让子女活得越来越累,连好运气都逃得远远的。
01
情感上,过度伤害自己的子女。
有些父母,对外人客客气气,笑容满面,可一转身,对自己的孩子冷言冷语,甚至故意打击,仿佛子女就是出气筒。
这样做,真的很不可取。
邻居家的父亲,总是在外热心助人,可一回家就对儿子指责:“你怎么这么笨?一点出息都没有!”
儿子听得眼圈发红,默默躲进房间。
久而久之,孩子和父亲关系越来越疏远,连话都懒得说。
现实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如果从小就被冷漠和苛责包围,孩子的性格很容易变得自卑甚至偏激,成年后更难与人正常相处。
不要以为打击教育能让孩子坚强,相反,只会让他们越走越远。
父母应懂得关心和理解,而不是把生活中的不顺心全撒在孩子身上。
种下冷漠的因,必然收获疏远的果。
02
没有资源提供,反而拖后腿。
有些父母,本身没有什么社会资源,却偏偏喜欢指指点点,还经常拖子女的后腿。
这种行为,不仅不能帮忙,反而成了子女的负担。
有个年轻人,自己打拼买了套房,结果父母一来就挑剔:“这房子风水不好,应该按我的想法装修。”
还不断抱怨孩子没本事,住不上大别墅。年轻人气得说不出话,心里越来越疏远。
现实中,父母如果不能在经济上给予支持,至少别拖后腿,动不动泼冷水。
孩子成年后,很多选择有自己的道理,父母强加干涉,往往只会让关系越扯越远。
做父母的,应该明白:不给帮助不要紧,至少别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与其指手画脚,不如多一些鼓励,让子女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03
过度溺爱了自己的子女。
有些父母,恨不得把全世界都搬给孩子,只要孩子开口,什么新衣服、新手机,都往家里搬。
我认识个熟人,都是普通工薪家庭,可对孩子那叫一个宠爱。孩子要什么,立马掏钱买,生怕孩子受了委屈。
最后,养出的孩子根本不想着好好学习,天天就研究怎么换新手机,怎么穿上潮牌,成绩一塌糊涂。
现在父母着急了,想让孩子踏实学习,可惜性子已经掰不过来了。
更可怕的是,这些孩子做错事,父母也不敢批评,生怕孩子受刺激。
结果就是,孩子不仅浮夸虚荣,还特没责任感,做事从来不考虑后果。
将来步入社会,这种心态很容易吃大亏,不是跟人起冲突,就是摊上大事。
父母爱孩子没错,但要有个度。
把孩子当宝贝捧在手心里,不舍得管、不舍得教,等孩子养成骄纵的性子,再想纠正就晚了。
要知道,溺爱过了头,迟早害了孩子一辈子。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