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产业升级的齿轮
与市井烟火最终找到契合点,
那些在展厅里小心翼翼避让
昂贵家具的年轻人,
终将拥有从容挑选家居用品的底气

“站在罗浮宫星座广场的鎏金穹顶下,闺蜜小茹举着手机兴奋地调整滤镜角度:‘快看!这个水晶吊灯和我的新裙子绝配!’我抬头望向头顶——灯饰标签上的价格,足够买下她身上这条裙子一百次。”
作为土生土长的佛山人,我和这座全球顶级的家具城之间,始终隔着一道名为“价格”的透明墙。
游走在“万国家具博览会”中的魔幻现实上周六下午三点的罗浮宫家具城,空气里飘着意式浓缩咖啡与顺德双皮奶的混合气息。我牵着小茹的手穿过新古典主义展厅时,恰好看见三位中东客商的长袍扫过古罗马立柱的阴影。转角处的北欧极简展厅里,妆容精致的网红正对着落地镜补口红,她身后标价30万元的意大利手工沙发,恰好与佛山禅城区二手房首付持平。
“现在知道为什么说‘有家就有佛山造’了吧?”我苦笑着指向天花板的星空穹顶,“不过这个‘家’字,得看是哪个国家的家。”

“不是说佛山家具出口全球吗?为啥这里的东西比宜家贵十倍?”小茹摸着真皮沙发扶手上的手工缝线,突然发问。
“你看那个智能床垫展厅。”我指着正在测试压力传感系统的外国工程师,“罗浮宫60%客户是海外采购商,他们运到欧洲的沙发利润能翻三倍。”展厅租金是普通卖场的8倍,专利费让国产沙发贴上“意大利血统”标签,这些成本最终都转化成了价签上的数字。
小茹突然笑出声:“上次你说要搞国潮家具展,结果场地费比设计费还贵?”我无奈点头。学校作业里的岭南镬耳屋造型茶几,在这里连展柜都进不去。远处传来导游喇叭声:“各位请看,这个水晶吊灯由12800片施华洛世奇水晶组成……”

在智能家居体验馆,我们偶遇了利比亚商人阿卜杜勒。他正用手机拍摄自动调节温度的床垫:“这些在的黎波里能卖到中国三倍价格,战乱?有钱人永远需要好东西。”他的翻译笑着补充:“上周刚发走200套到班加西。”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邻居陈阿姨。她在罗浮宫拍了婚纱照,却坐了两小时公交去龙江批发市场买家具。“省下的钱够给儿子报三年钢琴课。”她说这话时,我们正站在她家阳台上,望着远处罗浮宫的金色穹顶在暮色中闪烁。

上个月,我和广美同学在深圳国际家具展支起了临时展位。3D打印的岭南花窗边几,可拆卸的龙舟造型书架,定价都没超过四位数。“靓女,呢个茶几几钱?”穿香云纱的阿婆弯腰细看花纹时,我忽然眼眶发热——这是第一次有本地人认真询问价格。
我们向深圳国际家具展递交的方案里,藏着佛山人的集体记忆:从80年代手编藤椅到千禧年组合柜,从智能沙发到太空舱床垫。如果“年代家居长廊”能落地,或许陈阿姨们不用再去批发市场淘货,年轻设计师也不必对着海外订单图纸叹气。
“如果‘有家就有佛山造’能变成‘有佛山人就有家’……”提案结尾这句话,被主任用红笔重重划了波浪线。

暮色渐浓时,小茹突然指着角落惊呼:“你看!这个招财猫摆件才38块!”我们相视大笑,为终于找到买得起的“罗浮宫限定款”干杯。玻璃幕墙外,龙江镇方向的晚霞正染红半边天际。
或许真正的“佛山制造”,不该只是巴洛克穹顶下的惊鸿一瞥,而是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在此触摸到“安家”的底气。
当产业升级的齿轮与市井烟火最终找到契合点,那些在展厅里小心翼翼避让昂贵家具的年轻人,终将拥有从容挑选家居用品的底气——
毕竟,承载生活温度的从来不是标价牌上的数字,而是触手可及的踏实与心安。
在您生活的城市,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透明高墙”?当我们在社交平台点赞“网红地标”时,是否也在无意识间参与了某种割裂的制造?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察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