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解放台湾最大的阻力是美国,是台独势力,是…… 但这些,不过是表象。真正像座大山,横亘在中国与台湾之间,阻碍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那道隐形巨墙,是日本。而这堵墙,安倍晋三,功不可没。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你看看,安倍执政期间,做了些什么?修宪,那是要动根本的;东海渔业协议的签署,看似寻常,实则暗藏玄机,稳固了日本在台海周边的战略布局; 更重要的是,他那句掷地有声的“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更是为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介入,提前预设了合法性,也为之后日本在台海问题上的种种动作,定下了基调。这绝不是一句空话,它背后是几十年来日本对台政策的累积,是历史的幽灵,是现实的利益,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战略博弈。
为什么日本会成为解放台湾最大的阻力?这其中原因,复杂得很,牵扯到历史、经济、安全,甚至是一些难以言喻的情感因素。首先,那段殖民历史,你无法抹去。对许多台湾老一辈人来说,日本,或许不是一个单纯的侵略者,而是一个复杂的符号,承载着复杂的情感,甚至是某种难以言说的怀恋。这,便是情结。这情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台湾社会对日本的认知。
其次,老一辈的日本政客,他们的心里,同样也有着某种“历史情结”。对台湾,他们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或许是源自曾经的殖民统治,或许是源自地缘政治的考量,但它却成了日本介入台湾问题的隐性动力。想想看,他们对台湾的关注程度,从来都不亚于对其他地区。
更重要的是,台湾,扼守着日本能源运输的要道。对于高度依赖能源进口的日本来说,台湾的安全,直接关系到日本的能源安全,进而影响到日本的经济发展。 这可不是小事,这关乎国运。
此外,别忘了《日美安保条约》。有了这个条约在背后撑腰,日本在台海问题上的动作,就有了更多底气。新安保法的通过,更进一步为日本军事介入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日本在台海问题上,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旁观者了。
经济联系,那更是密不可分。尤其是在半导体产业上,日本和台湾是唇齿相依的。台积电,举足轻重,而日本,则是许多核心技术的提供者。这种经济的相互依赖,让日本在台海问题上,不得不谨慎,也让它有了更多的筹码。
安倍的政策,在他之后,并没有销声匿迹。岸田文雄,继承了安倍的衣钵,甚至更进一步。加强与美国的合作,那是必须的;增加国防预算,提升军事实力,也是势在必行的;继续深化与台湾的经济联系,更是巩固了日本在台湾的地位。日本对台政策,正在稳步推进,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
未来,日本的对台政策,大概会有三种走向:一种是“稳着来”,继续深化经济文化联系,尽量避免与中国直接冲突,这是一种风险较小的策略。另一种是“局势紧”,如果中国军事行动升级,日本可能会采取更强硬的措施,这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策略。还有一种是“谈着办”,通过多边对话寻求解决方案,这是一种相对中立的策略。
无论哪种走向,安倍为日本在台海问题上所奠定的基础,短期内是难以撼动的。他留下的遗产,将长期影响着台海局势的发展。所以说,解放台湾,面对的挑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那么,各位看官,你们觉得,日本究竟会在台海问题上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解放台湾,又该如何破解日本这道隐形巨墙呢?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