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园林大多比不上江南园林秀美清雅,然而在民国期间,北方政治局面远比南方跌宕起伏、扑朔迷离,因此来天津看园林,不仅看颜值,更是看历史。位于和平区的静园名“静”,却因为是末代皇帝溥仪的住所而并不平静。
静园始建于1921年,最初名为乾园,是北洋政府驻日公使陆宗舆的宅邸。1929年7月到1931年11月,溥仪和他的皇后婉容、淑妃文绣在此居住了两年多时间,为这里染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的静园基本还原了旧居原貌,旧家具、旧照片、老物件展示着这位末代皇帝在关内度过的最后时光,从静园离开后,溥仪就出关前往东北了。
静园内的建筑群由主楼、图书馆、佣人房、厨房、车库等组成,主楼是溥仪的主要活动场所,包括议事厅、溥仪的书房、卧室,婉容的书房、卧室,餐厅、会客厅等房间。议事厅门前挂有遗臣袁大化所书对联“静坐观众妙,端居味天和”,隐隐透露出溥仪想东山再起的政治意图。
溥仪卧室以西式风格为主,比起当皇帝时的金银玉器,这里装饰算不上奢华,却也相当考究。
书房宽敞明亮,精雕细琢的柜橱上摆放着精美的瓷器,大多是他从宫中离开时带出之物。溥仪在天津的生活依然维持着高消费高水准,经济来源大部分也都来自于变卖这些书画瓷器。
对于淑妃文绣来说,和溥仪、婉容在天津一起度过的时光大概算不上快乐。文绣和婉容两人矛盾重重,再加上并不认同溥仪出宫后逐渐投靠日本人的政治作为,各种因素所促,文绣最终选择和溥仪离婚,做一个自由的女人。
餐厅是举办宴会、招待亲友宾客的地方,很多政界要人、军阀和遗老遗少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宾。
或许是光线原因,或许是心境使然,婉容的书房和卧室看上去似乎都比文绣的要明亮一些。
婉容从小就生活在天津并接受了西式教育,她和溥仪之间相处融洽,出宫后更是不受约束,行动自由,有钱有闲,和文绣相反,在天津的岁月对她来说相当美好。
溥仪将乾园更名为静园,寓意“静以养吾浩然之气”,然而正是因为他的到来,静园从此不再平静。百年之后,无论野心还是静心都已随岁月逝去,唯留静园默默伫立,记录着风雨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