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5日,复旦大学官方发出来的一条新浪微博,迅速引爆全网——
百年名校、高材生病危、宿舍投毒、饮水机内检测出残余有毒化合物......网友们从那条微博里,提取出来的这种种“关键词”,可谓是触目惊心,这俨然就是一场有预谋有计划的“恶性杀人事件”,发生场合又是宿舍,发现毒物的地方又是寝室饮水机。
这些在高校里都算是“无限敏感”的“致命区域”,联想到之前的“马加爵寝室杀人案”“清华朱令案”等案件,这样的“寝室凶案”,无疑迅速挑起了社会公众的紧张神经。
可以说是在一瞬之间,“复旦投毒案”立即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在屏息凝视地等待着案件将如何进展、真相将何时揭露。
微博发布次日,2013年4月16日,中毒者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因急性肝损伤经抢救无效去世。
同日,警方通报在黄洋寝室的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的有毒化合物是N—二甲基亚硝胺,并且上海公安局文保分局也证实,黄洋同寝舍友林森浩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很快,警方再次发布通知,林森浩已经承认是自己往宿舍饮水机里投放有毒化合物,并且黄洋在2013年4月1日当天清晨喝下那含有有毒化合物的水时,林森浩就在现场。
林森浩承认这些之余,也说明了自己投毒杀人的“理由”,他说自己之所以往饮水机里投毒,原因居然是“想着愚人节当天,想要跟黄洋开个节日玩笑”,这样听着就很扯蛋的“杀人理由”,自然无法让民众信服,更不用说查案侦凶经验丰富的警察们了。
对于林森浩的审查讯问依旧紧锣密鼓地开展,这样高密度的侦案节奏,效果自然显著——
很快,关于投毒者林森浩和被害人黄洋的“宿舍恩怨”也渐渐铺陈展现在公众眼前。
那么,这样的两个名校高材生,同住一屋,按照常理来看,完完全全就是“精英之间大佬聚会”的天之骄子,是因为怎样的矛盾过节,最后落得如此惨烈非常、两败俱伤的死命结局?
林森浩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之后被保研至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部,在研究深期间,学业成绩以及学术成果也相当亮眼——发表8篇核心期刊论文,还担任了学生会副主席。
林森浩优秀,黄洋也不遑多让。黄洋本科即在复旦大学求学,之后保研至本校,也就是这样“特别的缘分”,让林森浩和黄洋成了舍友。
四人间,典型的那种上床下桌的“高校寝室造型”,不过只住了三个人——林森浩、黄洋、葛某(上海本地人),另一个空出来的床位下面的桌上,就摆放了寝室三人公用的饮水机。
另外,虽然三人住在同寝,平时关系却较为一般,一来是该寝室属于“混寝”,三人分属于不同专业;二来三人之间的家庭背景以及性格方面都存在不同,平时各自都有各自的交际圈子,尤其是葛某,由于其是上海人,家庭状况也较好,而且因为家住本地,所以平时一般都会回家居住,这也就使得417寝室内,很多时候一般都只有林森浩和黄洋两人居住。
可林森浩和黄洋两人,非但没有成为好朋友,反倒是由于一些日常琐事的不断纠纷,最后闹得两人关系很僵。
而本该和谐相处的舍友,最后却把关系弄得很是冷僵,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就是两人的“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世所奉行的准则存在有很大不同——
其实,林森浩和黄洋的家庭状况都比较一般,并非是出生在那种大富大贵之家。不过,尽管家庭状况方面两人较为类似,但在这样相似的家庭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两个人的性格和“处事准则”却有着鲜明的不同:
林森浩从来生活节俭,对于生活和工作习惯那种比较有把握的条理性规划,在平时的相处里,给人留下的,也多是不苟言笑的印象;
而在黄洋的身上,则存在着典型的“南方男孩”的那种爱玩会玩的气质,相比林森浩的有些呆板,黄洋在平日里,就显得很会享受生活了,他爱好广泛,乐于尝试新事物,在为人处世方面也更趋向于是主动那方,据他的朋友印象,生活里的黄洋,喜欢开玩笑,很爱结识新朋友,也可以很快就跟那些新朋友打成一片。
只是,就是黄洋这种爱结识新朋友的外向性格,却最终也没能将林森浩拉进自己的“朋友圈”里。相反,黄洋这种在生活中偏于张扬活泼的个性,在更喜欢按部就班的林森浩看来,很多时候更像是一种“哗众取宠”。
而真正从这两人不同个性之中生发出来的“导火索”,就是黄洋在生活里的一种“斤斤计较”和“爱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