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芳婷 通讯员 武组
清晨的武汉市江夏区锦绣村,村支部书记刘兵站在正在兴建的美食小镇施工地,兴奋地拍着逐渐成型的民房。这片曾撂荒多年的岗地,即将变身国风美食老码头向游客开放。
“这个项目成了,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00余万元。”他黝黑的脸上满脸笑容。
这样的“翻身仗”,在武汉近郊的田野间越来越多。作为常住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武汉的版图上70%是乡村,210万村民守着阡陌纵横的土地,尽管与繁华城区仅“一步之遥”,许多村庄仍面临产业薄弱、环境脏乱的困境。
如何让党建活水浇灌乡土?今年,武汉市持续推进党建促乡村振兴“百村先行、千村提升”计划,以组织体系健全完善、骨干队伍素质过硬、人居环境品质较高、乡村治理效能显著、联农带农富农成效明显为目标,预计每年建设100个、三年建设300个先行村,以点带面提升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水平。
当家20余年,他让家乡从“负债村”到“富裕村”

“从负债30万元的贫困村,到村集体资产超过2000万元,年收入超400万元。我回村的26年来,看着村民家家户户开上小轿车、住上小洋房,觉得一切努力都值了。”蔡甸区官塘村村支部书记周立新感慨万千。
周立新本是官塘村人,90年代初离乡去外地做生意。一次回家探亲,村党组织找上了他,讲述了这些年村里的困境,希望请他回来帮助建设家乡。
那时,官塘村兴建采石场、砖瓦厂,掠夺式开发导致村里环境脏乱差、年轻人纷纷出走,村办企业年年亏损,眼看走向没落。
“看到村里破败的景象,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周立新回到望不见“钱途”的村里。
回村后,他不顾闲言碎语,关停采石场,修复乌梅山、黄花山生态环境,开辟生态农业,兴建官塘村工业园。
逐渐转好的生态,引得投资者主动上门。2020年12月,官塘村引进优质民企,投资15亿元,建设武汉野生动物王国,累计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超10亿元,迅速成为乡村旅游新地标,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
动物园项目每年为村集体稳定增收80余万元分红,此外,村里兴建停车场、餐饮、民宿等配套,人均收入实现翻番。“今年还建设了142亩生态停车场,新增车位2000多个,既解决游客停车难问题,又为村里带来42万元的年租金收入。”周立新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今年,武汉市落实干部素质提升年要求,着力培育一批能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振兴“头雁”队伍,推动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主战场真抓实干、奋发有为。
村民变股东,“强村公司”盘活沉睡资源

“江夏里·武汉老码头项目要赶在五一假期前开业,近几个月,我们加班加点赶工期。人虽然累,但心里乐呵。”3月以来,江夏区五里街锦绣村村支部书记刘兵每天扎在工地里,看着从荒地中拔地而起的国风美食码头,心情大好。
锦绣村背靠水库,山水资源丰富。因城市更新扩张,锦绣村拆迁征地分得2000余万,可这笔资金多年闲置在账户。“村民大多都搬进了还建房,一些民房和土地也荒置了。”刘兵说。
为了盘活闲置资产,找到转型发展新路子,刘兵和村两委成员多次赴外地调研项目,偶然一次,通过村里能人,来到湖南省湘江里·老渔村项目考察。
这里乡村资源景观与锦绣村相似,假期单日稳定接待客流万余人次,营业额过亿元。
看准项目,刘兵“三顾茅庐”,终于引进湘江里项目运营方湖南省有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来操刀运营,并取名江夏里·武汉老码头。
江夏里占地面积达110亩,改造建设房屋30余栋,深入挖掘武汉码头文化,打造武汉特色国风美食码头,设计包括“三街、二码、一演台”“多宴、多宿、多美铺”在内的综合美食体验场景。
“项目由村里成立‘强村公司’,和街道共同出资建设,有里文化团队作为‘职业经理人’来运营,未来收入按利润高低,阶梯式分红。”刘兵说,该项目投入运营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00余万元。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首先要有富民产业。目前,武汉立足农村资源禀赋,运用市场化方式发展特色产业,在全国首创“国企联村”行动,引导24家国有企业、34家优质民企结对105个农村联合党委,形成一批特色种植、民宿旅游等产业项目。鼓励组建“强村公司”,引进乡村运营师团队、职业经理人等能人团队,因地制宜找准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方向。
治理有温度,乡村有热度

“有困难不要怕,随时给我们打电话。”这句承诺贴在黄陂区凤凰寨村村委会大堂,成为村内党员志愿者的服务标识。
凤凰寨村是曾经的重点贫困村。房子没人住、田地没人种、产业没人来,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为了照顾好村内留守老人和儿童,村党组织召集在家党员成立“邻里守望服务队”。
服务队成员有20余名党员骨干,分为矛盾协调组、关爱组等6个组,帮助村民解决生活中的大小事。
60余岁的老党员郭望生是矛盾协调组的一员,为人豪爽正直。曾有两户村民,因家门口修路的问题出现矛盾,两家用栅栏围住自家门口,谁也不让谁走,还经常吵闹不休。
郭望生得知后,上门劝慰,拉着两家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商量解决方案。最终,两户人家各退一步,撤掉栅栏,铺建了公用小路。
“现在村里涌现了很多党员先锋,成为调解邻里纠纷、协调村里公共事务的主力军。”凤凰寨村村支部书记龚志军说,“‘有事找党员’的口号,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村里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
和谐淳朴的民风、干净整洁的村貌,吸引能人返乡创业,先后创办凤凰寨农庄、梦里水乡等5家公司,形成油茶基地、太空莲基地、茶叶种植深加工等6大产业。“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80万元,180余位村民实现就地务工,村里常住人口由之前的130余人达到650余人。”龚志军说。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武汉市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推行“五步议事工作法”,常态化组织湾场夜话、村民说事等活动,推行“时间银行”“家庭积分”等措施,着力完善村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机制和载体,构建起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