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危难时,有人奋勇当先,用生命筑起防线;也有人目光短浅,为一己之私背叛民族,出卖国家脊梁。
中美关税战正酣,中国坚决应对。此时,竟有人冒险经香港走私管控物资锑,并泄露国家机密,行为极其恶劣。
锑在军工、新能源等领域不可或缺,成为中美博弈焦点,此举不仅损害国家经济,更为潜在战争前线增添风险。
【锑的战略价值:军工命脉与未来能源的钥匙】
锑在现代武器系统中应用广泛,涉及子弹底火、导弹红外制导及坦克装甲强化等,美军“爱国者”与“战斧”导弹等武器均依靠锑化合物。
每枚“标枪”反坦克导弹需锑0.5-1公斤,25吨走私锑可制数万枚。同时,锑基固态电池技术突破,使其成为新能源革命的战略性资源。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锑生产国,自2024年9月起对锑实施出口管制,包括矿藏、金属、氧化物及冶炼技术,要求出口必须持有许可证,直接影响国际产业链。
商务部称此举旨在“维护国家安全”,符合国际惯例,非针对某国。然而,实施管制后,美国锑价自3-4万美元每吨跃升至6万美元。
这证明了美国军工产业链的脆弱,因60%锑依赖中国进口。中国实施管控后,美国军工受挫,为应对困境,开始寻求非传统途径。
【走私链背后的国际博弈与监管漏洞】
此次走私手段高度专业,采用铝箔屏蔽检测、伪造医疗标签,并通过香港转口东南亚“洗白”。这表明犯罪团伙对海关流程极为熟悉。
更值得注意的是,25吨货物远超常规商业需求,可能涉及国家行为体。历史经验表明,资源战往往伴随非法交易。
二战时德国经瑞典走私钨矿,冷战中苏联借第三世界获取西方技术。当前,美国或利用锑走私作为绕过封锁的策略,实现“曲线救国”。
香港特殊地位致走私频发,2025年已破获15亿港元电子产品及数千万黄金大案,而锑走私利润竟达1375-1550万美元,暴利驱动犯罪活动升级。
此次事件与2018年“中兴断芯”相呼应,中国用资源应对西方技术封锁。2023年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为类似案例,直接影响了美国半导体行业。
锑的不可替代性较稀土更强,三氧化二锑为最高效阻燃剂,锑化铟红外探测器尚无替代方案,走私锑如同为潜在对手提供资源,将危及国防安全。
【结语】
黑市商人售卖战略物资,不仅是金属交易,更威胁国家安全。25吨锑或成同胞之敌的子弹,“无国界商业”投机,比战场敌人更险恶。
历史证明:无资源自主权,科技难自立。资源战虽无烟,较量却持续。公民皆隐形战线守卫者,举报走私线索,即为国家安全加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