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春节前夕,梁某设因女友郑某某拒绝赴其家过年,在多次索要费用未果后,竟驾车至对方家门前持刀行凶。这场以 "死亡威胁" 为前奏的暴力事件,最终以郑某某轻伤二级、梁某设获刑四年三个月告终。
据法院判决书披露,梁某设与郑某某自 2019 年确立恋爱关系后,因女方 2021 年出国务工渐生隔阂。2024 年 1 月郑某某归国后,男方要求其春节拜访家人的传统诉求,女方拒绝。当郑某某偿还 1 万元所谓 "房租费" 后决绝拉黑联系方式,彻底激化了这场情感危机。从索要 "看望母亲礼物费" 到发出 "死也要让你陪我一起死" 的死亡威胁,男方的极端行为轨迹清晰展现了情感控制欲的失控过程。
法律判决的理性考量对于 "故意杀人罪仅判四年三个月" 的公众质疑,法律从业者指出需回归案件本质。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基准刑为十年以上,但本案存在未遂、自首、赔偿谅解等法定从轻情节。司法鉴定显示被害人仅构成轻伤二级,证明梁某设行凶时存在克制,这与微信中 "写遗嘱"" 同归于尽 " 等激烈言辞形成反差,反映出犯罪故意与客观危害的复杂性。
男方将 "带女友回家过年" 视为关系确认的重要仪式,女方则坚持个人生活选择权。这种观念差异在春节这个特殊时间节点被急剧放大,最终演变为暴力冲突。当亲密关系中的控制欲遭遇独立人格的抵抗,部分缺乏情绪管理能力的个体会选择极端手段维护自尊。
构建理性的情感秩序正如判决书所言:"任何情感纠葛都不能成为暴力犯罪的借口",唯有构建尊重与理性并存的情感秩序,方能避免类似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