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如芷
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其佛教文化深厚,历史悠久。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被誉为“第一人间清静地”,是集自然美景与佛教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唐代(9世纪)佛教传入普陀山的关键事件,是日本僧人慧锷于唐盛通四年(863年)从五台山请观世音像回国,途径莲花洋时,遇见浪受阻,逐将佛像供于潮音洞中,建“不肯去观音院”成为普陀山佛教的开山之祖。
明代普陀山成为皇家朝圣地,明神宗曾御赐匾额!
清代普陀山寺院规模达到顶峰,鼎盛时期有四大寺,106庵,139茅蓬。被誉为“震旦第一佛国”
普陀山自唐代慧锷大师以来,历代高僧大德辈出,观音道场,灯火相传。
普陀山主要景点,包括南海观音大佛,紫竹林,观音洞,梵音洞。
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地”之称。
普陀山1979年对外开放,相继被评为国家5A景区。全球优秀生态旅游景区!
1997年南海观音铜像建成,开光时出现“天开洞门”的奇观!








2009年在普陀山




2009年在普陀山和汪沪双老师,郑玲老师合影

同上

图中右一为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