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全球航运业的"金主"会在短短半年内两度砸下天价订单?
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位出手阔绰的金主对船厂的选择居然如此"挑剔"——几乎全部锁定中国!

«——【·就独宠一个·】——»
2月21日,一则消息如重磅炸弹般在航运界炸开,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又一次大手一挥,伸出四根手指,可这一次,可不是四艘船,而是整整四十艘!
并且,这份惹眼的订单再次瞄准中国市场,让其他国家红了眼。
要知道,航海大船造价高昂,最基础的都在两亿美元以上,这四十艘订单,意味着至少80亿美金即将流入中国造船企业的口袋。

而这已经不是马士基第一次向中国抛出橄榄枝,究其根源,得从去年说起。
2024年,业内突然传出马士基转变喜好,不再钟情于甲醇燃料船,转而投向LNG的怀抱。
这消息一出,国际上都当笑话听,毕竟马士基曾多次公开质疑LNG燃料,其态度在行业内犹如风向标,它的一句不看好,引得无数中小企业跟风,对LNG订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当时甚至有人质疑中国大力研究LNG船是赔本赚吆喝。毕竟,LNG船,即液化天然气船,是全世界建造难度最高的船型之一,对建造技术和条件的要求极高,没有雄厚的实力和技术底蕴,根本不敢轻易尝试。
但中国偏偏迎难而上,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发,最终成功突破技术壁垒,成为了继美、日、韩之后,第四个能够独立制造 LNG 船的国家。

谁能想到,仅仅三年之后,曾经对 LNG 嗤之以鼻的马士基就迅速转变了态度,并且独具慧眼地认准了中国的建造实力。
去年,马士基更是大手一挥,一口气定下50艘船,其中20艘自用的高难度 LNG 双燃料集装箱船,8 艘被扬子江船业稳稳拿下,6 艘花落新时代造船,对中国船厂的偏爱显露无遗。

而今年,这位 “大金主” 又按捺不住了,急切地向中国 3 家造船厂询价,其中既有国有的造船巨头,也有民营的行业翘楚,计划再拿下 12 艘LNG双燃料船。
这一系列的动作,无疑彰显了马士基对中国造船业的高度认可和信任。但这也不禁让人纳闷,马士基为何突然需求量暴涨?
又为何对 LNG 态度 180 度大转变,开始大力追捧呢?

«——【·环保驱动,明智之选·】——»
要想弄清楚马士基这一系列举动背后的原因,深入剖析其自身实力与当前市场环境是关键。
马士基,作为全球航运界的“二当家”,坐拥736艘大船,这一庞大的船队,其吞吐量堪称恐怖,乍看之下,似乎在海上运输市场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然而,拨开表象,内里的情况却有些尴尬。在这736艘船中,竟有401艘是租来的。

这意味着,马士基在很多时候,不过是个“中介”与“司机”,看似风光无限,实则盈利受限。毕竟,租船运营的成本摆在那里,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
多年来,马士基一直怀揣着扩张的野心,却始终在等待一个契机。而这个契机,便是如今航运业绕不开的核心——环保。
2024年,国际船舶市场环保新规强势出台,明确要求到2030年,所有新投入使用的船舶,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比2008年减少40%。

这一规定,犹如一道紧箍咒,瞬间勒紧了全球船业的脖子。那些还在依靠纯燃油“老爷船”运营的企业,顿感压力如山,纷纷开始寻求转型之路。
对于马士基这样的行业大厂而言,更是明白先下手为强的道理。早期,马士基曾将希望寄托于绿色甲醇燃料,可现实却给了它沉重一击。
绿色甲醇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其配套的整条供应链都尚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若继续执着于绿色甲醇,都不只是损格调的问题了,无疑是将整个企业拖下水。

相比之下,LNG燃料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它价格更为亲民,在环保性能上也能满足当下的要求。
所以马士基果断转身,拥抱LNG,这既是市场倒逼下的无奈之举,更是顺势而为的明智决策。
再看马士基为何对中国船厂情有独钟,其实原因很简单直白,中国在绿色动力船领域,早已成为当之无愧的标杆。

当日本和韩国还在传统船型上苦苦挣扎时,中国就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果断加大在绿色环保新动力船型上的研发与投入。
如今,中国在绿色动力船领域的订单量占据了全球的78.5%,这一数据,就是中国实力最有力的证明。
在LNG双燃料船的建造上,中国船厂更是凭借先进的技术、精湛的工艺和高效的生产能力,赢得了马士基的信任。

而且中国船厂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27年以后,即便马士基这样的航运巨头,想要下单,也得乖乖排队。这充分彰显了中国造船业在全球的地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造船业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凭借着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让其他国家难以企及。

而马士基选择与中国合作,无疑是搭上了一艘驶向未来的快船,在满足自身环保需求与扩张计划的同时,也为双方的合作开创了新的篇章。
从这个角度来看,马士基的决定,无疑是极具前瞻性且明智的。对于他的选择,你是否赞成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