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保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承载着保障、安心与希望,在岁月的流转中默默编织一张安全网。那些或温馨、或感慨、或曲折的与社保有关的经历,是否都藏在您心间,等待诉说?
”







社保在侧
岁月流淌皆暖音


那年11月,在医院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缴费窗口前,我紧攥着父亲的手术预缴单,上面“73000元”的数字,似一块沉甸甸的巨石,压得我手心瞬间沁出密密麻麻的汗珠。父亲微微扯了扯我的衣袖,声音低沉且带着一丝无奈,嗫嚅道:“要不咱回县医院做吧,我这把老骨头……”话还未说完,便被收费员清脆的询问声打断了。
“社保卡带了吗?”收费员的话语,宛如穿透阴霾的一道耀眼曙光。我忙不迭将父亲的社保卡递过去,只听“嘀”的一声轻响,好似施了神奇魔法,账单上的数字瞬间锐减4万多元。刹那间,压在我们心中的大石头轻了很多。
夜幕降临,我静坐在病床前,悉心照料父亲。父亲忽然轻声唤我,让我帮忙取来他的外套。他缓缓从口袋里掏出那本被岁月摩挲得掉色的存折。存折的折页处,被他用透明胶带小心翼翼地加固过。最近一笔记录清晰写着“养老金到账3487元”。墨迹旁,还有他用钢笔画下的一颗醒目的五角星。
“每年都还涨呢,明年肯定会更多!”父亲伸出食指,轻轻划过存折里每月准时到账、如田垄般规整排列的记录,声音不自觉压低,带着几分骄傲,“我自己存的钱足够啦,不会给你添负担,手术费就用这存折里的钱。”就在他正要合上存折的瞬间,突然紧紧攥住我的手腕,目光坚定,认真叮嘱道:“你参加的社保,每年可一定要记得按时缴纳啊。多缴几年,以后拿到的养老金才多。这就好比现在播下种子,往后才能收获沉甸甸的稻子。”
前不久,我带着儿子回老家探望父亲。彼时,我正在厨房忙碌,为一家人准备饭菜。儿子蹦蹦跳跳地跑进来,手里举着一个红色本本指着上面的照片问:“这是爷爷吗?”我抬眸望去,原来是父亲当年的社保手册,手册第一页贴着的,是1995年他在县农机厂工作时拍下的照片。照片里的父亲,身姿挺拔、英姿飒爽,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坚定与憧憬。看着照片,一股暖流在我心间悄然涌动。恰在这时,父亲也踱步走进厨房。我轻轻拍了拍儿子的小肩膀,笑着说道:“去把爷爷的手机拿来,帮爷爷做下资格认证,可别这次回来又忘了。”父亲一把将孙子揽入怀中,满脸笑意,慈爱地说道:“不用啦,上个月村里有网格员专门过来帮忙进行人脸识别认证,早就弄好啦!”
如今,每当我看到父亲坐在村头大树下,兴致勃勃地和邻里唠着社保的事儿,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他手术后,热心给同病房病友耐心计算养老金的模样。他会随手拿起搪瓷缸,蘸着里面的茶水,在石凳上认真列出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加上个人账户,就好比种地得算上底肥和追肥……”温暖的阳光,透过他稀疏的白发,洒落在养老金存折那烫金的字上,闪烁着如金箔般耀眼的光芒,静静映照着我们家族三代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满心的希望。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第7347期 第05版“我和社保那些事”专栏)


【社保故事汇】社保路上 二十八载守初心
【社保故事汇】哒!“卡”住幸福每一刻
【社保故事汇】在档案里“挖呀挖” 种出晚年安稳花
【社保故事汇】从工资条“小扣” 到生活“大托举”
【社保故事汇】京津冀协同办 让婆婆放下了心
【社保故事汇】时光“摆渡船” 承载尘封的参保记录
【社保故事汇】分外牵挂:她还会退保吗?
作者丨潘星宇
编辑丨邱 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