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新规出台,工信部与公安部联合整治,行业乱象将迎强监管

陶梅谈谈车 2025-04-18 13:56:23

开着“智能汽车”,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小米SU7高速撞护栏,3条人命瞬间没了,这血淋淋的教训,还不够让人警醒吗?

事故发生前,系统倒是提前2秒嘟嘟了两声,提示你要接管,可车速呢?

愣是从116km/h降到97km/h,“砰”的一声,悲剧就发生了。

这“智能驾驶”,到底是解放双手,还是把人送上绝路?

说白了,这哪是什么“自动驾驶”,分明就是“辅助驾驶”!

可有些车企啊,恨不得把L2级吹成L5级,各种“无人驾驶”、“上车睡觉”的宣传语满天飞,忽悠得消费者晕头转向。

你品,你细品,这算不算虚假宣传?

好在,监管部门终于出手了!工信部和公安部联手,要好好整治一下这智能驾驶的乱象。

你还别说,这行业协会也挺自觉的。

2025年4月20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就发布了个《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与数据保护自律公约》,倡导大家伙儿别瞎吹,要实事求是。

这算不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其实吧,工信部早就有动作了。

在2025年3月,他们就约谈了蔚来、理想、小鹏这些新能源车企,敲打他们别再夸大宣传了。

这算不算先礼后兵?

监管部门也不是吃素的。

这下好了,工信部直接划了条红线:啥“自动驾驶”、“L3级智驾”,统统不许用!

只能老老实实说自己是“L2级辅助驾驶”。

“几千公里无接管”、“上车睡觉”这些话,更是碰都不能碰!

不仅如此,还得强制人脸识别,确保驾驶员有没有在认真开车。

想在辅助驾驶状态下平躺着,或者葛优瘫?

门儿都没有!

OTA升级也得管起来,不能三天两头就升级,搞得跟玩游戏似的。

紧急升级还得经过市场监管总局审批,免得车企拿消费者当小白鼠,测试那些还没验证过的功能。

监管部门这么一顿操作猛如虎,到底是为了啥?

说白了,就是为了让大家清醒清醒,别把“辅助驾驶”当成“自动驾驶”。

出了事儿,也不能光怪车企。

公安部说了,就算你开了辅助驾驶,也得全程盯着路况,不能脱手脱眼。

要是出了事故,该承担的责任,一点都跑不了。

车企要是敢虚假宣传,把L2级吹成自动驾驶,那可就惨了。

轻则罚款,重则吊销执照,要是出了人命,负责人最高能判2年!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那些卖“智驾神器”的,也得小心点。

要是你卖的东西干扰了车辆监测设备,造成重大事故,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你还别说,公安部也挺重视这事儿的。

2025年2月初,他们就成立了智能驾驶事故调查组,专门研究这些事故,看看责任到底该怎么算。

这小米SU7的事故,肯定也得好好查一查。

这监管风暴一来,市场也开始洗牌了。

市场监管总局开始专项检查,看看车企有没有老老实实遵守新规。

一些保险公司也开始动脑筋了。

他们推出了智驾事故责任险,明确了在什么情况下,保险公司会赔偿。

这算不算给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在2025年全国人大会议上,一些人大代表也开始呼吁,要尽快出台《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法》,把智能驾驶的各方面都规范起来。

话说回来,这智能驾驶技术,到底是好是坏?

我觉得,关键在于怎么用。

如果车企能诚信宣传,消费者能理性看待,监管部门能严格监管,那智能驾驶就能真正为我们服务。

反之,那就是一场灾难。

所以啊,别把自己的命交给机器,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别忘了,科技再牛,也比不上安全两个字重千钧。

0 阅读:0

陶梅谈谈车

简介:分享汽车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