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为什么烦父母关心?一是父母老打压,总拿别人家孩子比;二是关心带着情绪索取,像投资一样算计。
别总说爱有条件、不爱有理由,那这爱可就变味了。
那些恨铁不成钢的父母,大多没远见、没包容心。
钱舍不得多花,还嫌孩子不如人,可人家优秀孩子背后,是全家一起使劲。
养孩子这事真不简单,当父母责任重大,得关心孩子身体,还得培养认知。
孩子健康成长,背后是钱、精力、眼界堆出来的。
父母就是孩子起点,平凡就接受孩子普通,尽力给支持,别攀比、别失望,孩子内心才健全。
最怕普通父母不培养,还指望打骂出精英,孩子反抗就用生养恩绑架。
这种家庭,孩子难优秀,人格健全就不错了。
好父母不焦虑有多少父母,嘴上说着关心孩子,怕孩子冻着饿着睡不好,开口却满是命令:“你必须……”“你赶紧……”好好的关心,就这么变成了焦虑的传递,孩子成了父母情绪的“垃圾桶”。
父母把自己对未来的担忧,一股脑倒给孩子,孩子没做好,就一顿数落:“我早说过了,你不听!”言外之意就是,孩子受苦都是自找的。这种相处模式,就不太正常了!
每个人从懵懂到成熟,都得不断试错,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真正懂教育的父母,不会在孩子犯错后马后炮,而是允许孩子试错,让他们在挫折中锻炼逆商和适应能力。
让孩子有犯错的勇气,比无数句正确却无用的关心强多了,当关心掺杂了控制欲,教育就变了味。
中国式家庭大多不擅长表达爱,明明是关心,一着急就说成了指责,把孩子越推越远。
放下焦虑,情绪稳定点,你会发现教孩子也没那么难。
你轻松了,孩子也跟着开心;你整天紧张兮兮,负能量满满,家庭氛围能不焦虑吗?
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得先有成长思维!
孩子就像父母的“复刻版”,成长也是有规律的,父母天天刷剧刷短视频,还想让孩子自己摸爬滚打考上名校、出人头地?这概率小得跟中彩票似的!
子女成长路上,父母就是最近的“老师”,要是父母没意识到这点,家庭教育就甭想搞起来。
学校能教知识,但想真正看清世界,还得靠其他教育。
人这一辈子,运气好能碰上三种教育:学校、家庭和自我教育,重要性一个比一个高。
学校教常识,家庭帮少走弯路,自我教育决定最终高度。
开明的父母,不会让家庭封闭,而是不断学新知识,给孩子自由探索的勇气。
就怕父母自己不成长,断了家庭教育的路,孩子想闯出新路,家长还死命拦着,非让孩子按自己的路走。
孩子坚持自我,父母还觉得孩子不听话、没孝心。
别总想控制子女啦!子女是因为你来到这世界,可他们没得选,也没法决定来不来。
为人父母,得明白孩子不是你的附属,更不是你欲望的延续,得尊重他们是自由个体,这样好多矛盾和不满都没了。
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也有人格独立、自由有趣的灵魂,就别控制、打压,也别过度关心保护。
真正健康的亲子关系,就是兜底和放手。
过度控制,多是父母没安全感。
但别忘了,父母和孩子的爱,是为了分离。父母对子女最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独立。
放手,才是父母成熟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