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高校指未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的普通本科院校。2025年高校排名主要依据学科实力、科研经费、师资水平、社会声誉等指标,多份权威排名中,双非院校的表现引发广泛关注。
2025年双非大学头部格局发生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全国第9,与中科大并列)是双非大学中的黑马,首次跻身全国十强,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列第9。依托中国社科院资源,法学、经济学等学科评估达A+级,首次挺进全国前十,成为双非“天花板”。

燕山大学(全国第61)机械工程学科全国前三,重型机械领域科研成果转化率超60%,位列双非第二,被视作下一轮“双一流”热门候选。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全国排名第64,与扬州大学并列第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学科实力强劲,但因军校属性,部分科研成果未公开。毕业生主要进入国防军工、航天科技等领域,就业率接近100%。
深圳大学校友会排名跌出前十(全国第86),其计算机、光电学科虽未获A类评级,但依托深圳区位优势,毕业生平均起薪达1.2万元/月,就业竞争力突出。

此外,首都医科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并列第五,上海理工大学、空军工程大学并列第七,江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也进入前十。
新兴高校崛起,深圳理工大学、西湖大学首进百强。
深圳理工大学全国第79,2024年首次招生,依托深圳高科技产业资源,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西湖大学全国第87,由施一公团队创办,生物医学、基础科学领域研究水平国际领先。
双非大学排名中的亮点。
在2025年校友会双非大学排名中,深圳理工大学作为一所新兴高校崭露头角,位列全国百强之内。学校依托深圳市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江苏大学作为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之一,在2025年校友会双非大学排名中位列第九名。学校拥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给2025年考生的启示。
理性看待排名,双非高校的“王牌专业”(如首都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东北财经大学的应用经济学)就业竞争力不输双一流冷门学科。
关注行业认可度,军校(如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行业特色高校(如扬州大学)在特定领域就业优势明显。
如对此文感兴趣,有任何意见或者想法都可以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