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赋能升级,济宁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7件

齐鲁晚报 2025-04-18 19:31:0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

4月17日,从济宁市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锚定“走在前、勇争先”总定位、新要求和“一个万亿、五个倍增”目标,济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擦亮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品牌,全链条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知识产权力量。

济宁大力推进高效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建设、知识产权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出台《济宁市落实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济宁市知识产权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济宁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普惠工程二十条》等惠企政策,统筹推进“知才兴鲁”服务高端创新人才行动、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专利审查员“齐鲁行”等知识产权服务活动。做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统筹管理和分类指导,把专利代理机构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范围,聚力打造“知服济宁”公共服务品牌。依法开展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名单认定和管理,推进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设,不断加强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

司法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途径。济宁全市法院持续深入推进“三合一”改革,完善知识产权集中管辖制度,构建中院和曲阜、嘉祥、高新区法院“1+3”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模式,实现审理专门化、程序集约化和人员专业化,促进全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贯彻落实严格保护理念,坚持对知识产权犯罪保持高压态势,依法规范商标注册使用,严厉打击商标攀附、仿冒搭车、恶意抢注等行为,敢用善用惩罚性赔偿,强化对源头侵权、恶意侵权的损害赔偿力度。大力实施“保护创新主体服务提升行动”,积极回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司法需求,加大对新质生产力保护力度,引导经营主体规范、正当使用商业标识以及创意作品,强化司法裁判在创新成果保护中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功能。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司法保护,依法妥善处理涉传统文化、互联网领域文化创作传播的著作权保护新问题。

全市检察机关实行“全链条”打击机制,依法惩治上下游犯罪、关联犯罪、共同犯罪、单位犯罪,加大罚金刑适用力度。依法惩治侵犯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犯罪,精准打击企业人员内外勾结腐败犯罪。强化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高质量办理计算机软件、数字版权、文化创意、AI产品等新技术新领域案件。在案件办理中,认真听取受损企业的意见诉求,推行“一案四查”工作机制,同步审查是否涉刑事追诉、民事追责、行政违法、公益损害等情形,强化对私权和公共利益的全方位司法保护。健全“市院管理、县院办理”的一体化联动办案机制,对重大、疑难、敏感、复杂、新类型案件报请省院挂牌督办或市院督办。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行繁简分流,进一步提高诉讼效率。

专利转化运用是促进创新成果价值实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济宁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提高专利挖掘布局质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储备一批高价值专利。推动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围绕重点产品核心技术形成专利组合,促进专利产业化落地。培育推广专利密集型产品,推动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全面开展专利产品备案和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工作。强化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激励,探索建立单位、科研人员和技术转移机构等权利义务对等的知识产权收益分配机制。强化对中小企业专利转化成长激励,实施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大专利预审优审、保护维权、专利导航、运营服务等支持力度。

截至目前,济宁市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9639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7件,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数量136件,有效注册商标数量达到12.2万件,著作权登记数量突破14万件,2024年争取省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1600余万元。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