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拔干部,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职场的参读 2025-04-03 18:05:45

在干部选拔任用的关键工作中,我们迫切需要一面特殊的“镜子”,能够精准映照出“老实人”的特质。尽管现实里并无实体的这种镜子,但我们依然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识别策略与方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着重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全会也对党员干部的品德与作风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其中就包括要做老实人,始终坚守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早在2012年5月,最高领导在中央党校发表讲话时就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我们党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保证 。”

回顾历史,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主席始终大力倡导党员干部“做老实人” 。自此,“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与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当下,在党员干部群体中,大部分都是秉持初心、坚守本分的“老实人” ,他们是党和人民事业的中流砥柱,在各自岗位上兢兢业业,在不同行业里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

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算是老实人呢?主要可从以下五个维度来界定:

第一,政治忠诚、信念坚定的人。这类人始终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旗帜鲜明讲政治。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们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将对党的忠诚融入到思想和行动的方方面面,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政治、思想与行动的高度一致。

第二,勤勉实干、默默奉献的人。他们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面对工作中的困难与挑战,他们毫不退缩,以钉钉子精神攻坚克难。他们不事张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了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

第三,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人。他们敢于在工作中挑重担、啃硬骨头,面对复杂问题和艰巨任务,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索创新工作方法,以实际行动推动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

第四,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的人。他们严守纪律红线与道德底线,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坚持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以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

第五,心怀群众、服务为民的人。他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主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

综合来看,“老实人”都具备一个显著的共同优点,那就是“正”,体现在政治立场正、工作作风正、为人处世正 。

与“老实人”截然不同的,是那些缺乏党性修养、品行不端、作风不实的人 。他们热衷于拉帮结派、搞小圈子,一心只为个人私利和仕途升迁而不择手段,大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热衷于面子工程、虚假政绩,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 。当前,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少数“不老实”的人主要呈现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政治意识薄弱。这类人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在思想上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缺乏认同,在行动上不能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 。有的甚至阳奉阴违、表里不一,表面上拥护党的领导,背地里却对党的工作说三道四、消极对待 。

第二种是工作作风漂浮。他们对待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缺乏责任心与敬业精神 。工作中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只做表面文章,不注重实际效果,热衷于搞一些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严重浪费公共资源,损害群众利益 。

第三种是廉洁自律缺失。他们经不住权力和利益的诱惑,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等 。严重违反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破坏政治生态,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 。

要想切实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首先就要精准识别出那些不老实的人,通过完善监督机制、加强考核评价等方式,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 。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拓宽“老实人”的上升通道,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与机会 ,让老实人能够脱颖而出,得到应有的认可与重用 。

近年来,各地严格遵循“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根本原则开展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方面成果斐然。一大批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既赢得群众口碑,又获组织充分信任的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为各项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部分单位和地区,“老实人”被边缘化、得不到重视的现象依旧不同程度存在。有的“老实人”默默奉献却难有晋升机会,而一些善于钻营、作风不实之人反而可能获得不当利益,这不仅挫伤了“老实人”的积极性,也对整个干部队伍的风气造成不良影响。

重视“老实人”,核心在于为他们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大胆任用他们。为此,迫切需要构建一套科学、严谨、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该体系要全面、客观、精准地考量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尤其注重干部的实际工作成果和群众满意度,形成激励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长效机制。

领导干部肩负为国选贤的神圣使命,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科学的组织选拔、培养与任用机制。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到那些扎根岗位、默默耕耘、成绩卓著的干部身上,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优秀品质。同时,进一步优化民主推荐流程,深入细致地做好民意调查工作,广泛吸纳群众意见,充分扩大群众参与度。通过这些举措,让那些一心干事创业、业绩突出的“老实人”能够顺利进入组织视野,得到应有的认可和重用。在干部队伍中真正形成尊重“老实人”、重用“老实人”的鲜明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