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两年,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保险行业转型期带来的持续变化,总的来说就是:行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转型过程当中,队伍转型是关键一环,这也是为什么各家保险公司都在提倡优增,并在绩优和持续绩优达成上,投入了非常大的力度。
以泰康为例,这些年在推HWP健康财富规划师,反观其他保险公司也没闲着,人保有IWP,平安有优+计划...各种高大上的职业头衔层出不穷。
为什么保险公司开始不约而同的都在做这件事?因为当下保险公司之间的差距,无论是投资能力,还是服务水平,都相差不大。
而保险公司营销团队的发展差距,才是真正能体验差距的地方,甚至直接能够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发展和未来。这就是为什么整个行业都在做优增。

一直以来,保险销售与组织发展都被列为并行的两条线,其实两者有太多本质上的相同点。可以说是,懂得销售的人自然懂得如何增员。
但现实往往就是,擅长销售的人,不太擅长增员;擅长增员的人,不见得销售能力很突出。这就有点偏科了,按道理来说不应该。
多数人只把准增员当成准增员,把客户当成客户,对他们身份认知的偏差,才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当你把客户与准增员之间的界线给擦除掉,才能打开新的思路。
你知道吗?很多优增高手,都是把优质的准增员,当成高客来经营的。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为什么优增对象值得你用高客的待遇来做经营。

一、收入价值
销售保单:客户在你手里成交,你获得了服务佣金。你给客户提供了保障和专业的服务,客户也给你提供了收入价值。
组织发展:准增员加入了你的团队,在他入司后你提供各项帮助和辅导。他销售保单获得佣金,你获得管理收入,他也在为你提供收入价值。
两者都能为你提供收入价值,销售保单的佣金最多能拿5年,但管理收入却是无限的,只要准增员一直在获得佣金,你都可以享受收益。
二、经营成本
销售保单:保单的销售是三段式的,销售前要花费精力破冰获得客户信任,签单后要给客户做跟踪服务,就中间的销售环节相对是最轻松的。
组织发展:新人的培养是两段式的,就像父母养孩子,刚上来他什么都不懂不会,你得手把手的教,但只要教会了,你就可以撒手了,先苦后甜。
销售是三段式,增员是两段式,你觉得哪个更省心一些?销售服务做不好,客户会投诉你。但团队管理中,即使属员对你的管理方式有点不满,但也没有什么投诉的渠道。
三、整体利益
销售保单:做销售服务客户,客户对你的满意度越高,加保、转介绍的可能就越高,你在这个人身上获得的收益越大。但它是持续的等价交换。
组织发展:你用心培养优增对象,把自己所学都教给他。他的技能越好,在职时间越长,销售的保单越多,你的收益就越高。
骑自行车有种风险行为叫大丢把,就是不去掌控方向,让它自动行驶。销售服务是绝对不能大丢把的,而组织发展的新人辅导,只要让他养成自主经营的能力,你是可以大丢把的。
四、成功基础
销售保单:购买保险的难点,就是获取客户的信任。只要这一点搞定了,产品啦、服务啦、价格啦,根本都不是问题。所以你在销售方面要掌握的是持续获取客户信任的能力。
组织发展:组织发展是可以借力的,甚至新人的辅导、培养,都可以由公司系统化的课程来完成。你只负责教会他销售技能,让他有自己的目标,养成拜访习惯就行了。
所以保单的销售与服务,靠的是你自己。而增员人才的培养,公司则会为你出一分力。哪个更轻松一些,你肯定心里有谱。

这里又要提到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当时刘备、关羽、张飞混成那个熊样,确实是需要有高人给指点方向,运筹帷幄的。
他们去诸葛亮家三次,风雪天也在外面等,诸葛亮在屋里睡觉也不敢打扰,极其的卑微,极致的友好。
当然后来诸葛亮也辅助他成就大业,助他三分天下,而且事无巨细都上心上手,甚至能托孤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毕竟先生有大才嘛。
你觉得这样的人,值不值得用经营高客的待遇与态度去细心经营?假设三顾茅庐没能请到先生出山,值不值得你四顾茅庐,四十顾茅庐?
鲶鱼效应也告诉我们:一个团队就像一片池塘,池塘里的鱼都死气沉沉,但只是放一尾鲶鱼进去,它就能带动和刺激整个团队,将整个池塘盘活。
所以啊,请擦掉你心中客户与准增员那条明显的分界线。用经营高客的态度与待遇来经营你心中优质的准增员吧,因为他值得。
今日话题
找到你的鲶鱼/诸葛先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