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管制出口后,印媒发现特朗普急了,全球抢稀土,美军还没出手

熊志林说 2025-04-22 01:45:48

美国发动关税战之后,局势远不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所期待的样子。中国直接反击,给美国制造不小的麻烦,尤其是对稀土出口进行管制,打到美国软肋上。在中国管制稀土出口后,印度媒体《欧亚时报》在2025年4月20日的报道中宣称,已经发现特朗普急了,开始满世界找稀土。美国完全就是一个稀土材料进口国,主要从中国进口,不仅是稀土,许多原料都需要是中国供应,中国要卡脖子,美国只能难受了。

稀土看起虽然少,但是是工业的关键核心

特朗没有选择与中国对话,而是试图进行对抗,为此在全球抢稀土,以对抗中国稀土出口管制。对于特朗普采取的行动,印度媒体《欧亚时报》形容为“从乌克兰到太平洋海底”,就差对月球火星直接下手了。仅就目前收到的消息,美国正在对所有稀土资源采购争夺的政策,试图与乌克兰、刚果、乌兹别克斯坦、秘鲁等国家签订协议。

乌克兰是特朗普最想要的稀土资源

美国正在试图与乌克兰签署一项矿产协议,美国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实则为美国要独占乌克兰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稀土,即便目前没有开发的条件,但是美国也希望乌克兰交出矿产资源,所谓“偿付乌克兰欠下的美国国债”,最终目标为,美国不花一分钱,获取乌克兰的巨额财富,可惜因美国只想获利,不想付出任何代价,尽管美乌之间达成了初步协议,但是距离最终签署还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美国还利用刚果局势不稳,与刚果签成了一份协议,要求刚果以矿产资源,尤其是稀土,换取美国提供的所谓“安全”保障,实际就是美国在军事介入刚果,可能使美国军事或后勤支持流入该地区,以换取对钴和其他战略金属的访问。

稀土矿石是目前特朗普惦记的大事

除了趁人之危外,美国也利用商业方式争夺稀土资源,在2025年4月初,与乌兹别克斯坦签署新的协议,以开发其锂、钴和铜储备,美方称“有利于乌兹别克斯坦的采矿业发展,也解决美国对关键矿产供应多样化,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美国还与秘鲁、印度、印尼等国签署了商业矿产协议,以求获得矿产资源。除了陆上资源外,美国也把目光投向了海洋,关注深海采矿,目标是太平洋海底隐藏的铜、钴和锂。

美国甚至想要深海采矿

目前美国采取的手段有限,只是简单威逼利诱,美式霸权最典型的代表-美军还没出手。当然,后继不排除美国为了资源发动战争。美国行事历来不择手段,为了抢资源,完全可以出动军队,发动战争,只是值不值得的问题,而不是敢不敢的问题。

印度媒体《欧亚时报》认为,特朗普的理念就是,“今天谁控制了关键矿产,明天就控制了经济、国防和技术”。现在美国要实现“矿物安全伙伴关系”,由美国领导的联盟,实现对重要矿产的控制,建立矿产资源领域的霸权。现在美国要重新绘制所谓“全球力量地图”,完全将中国排除在外。

美国以为能绕过中国的稀土管制?

美国的所作所为,目的只有一个,打破对中国的依赖,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安全”的层面,可惜难度相当大。中国为全球最大的矿产资源进口国,但是没有任何控制全球矿产资源的想法,只是掌控了矿产品加工的产业链。稀土矿石不可能直接加以利用,还需要一个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相当复杂,稀土矿石需要经过选矿、分离、冶炼、精炼等步骤,才能成为基本的材料。

稀土矿石到可用稀土原料,需要经过复杂的工序

中国控制矿产品的加工产业链,影响相当大,印度媒体《欧亚时报》的说法,中国控制着约69%的稀土采矿,全球90%的稀土加工,67%的锂提炼和80%电池生产,后果就是不从中国进口,那么就不会有相关的供应。美国可以控制全球的稀土资源,可是要稀土材料也只能找中国,美国本土开采的稀土矿都需要送到中国来加工。

美国简单只是控制矿产资源,并非什么上策,也只是表面的控制,不能将矿厂加工成产品,没有什么意义,整个加工过程才是重要的,美国控制矿产,以为卡了加工产业链的脖子,不知自己被卡在加工产业链上,最终摆脱不了被卡脖子的问题。

美国利用霸权思绪去考虑问题,一心只想卡别人的脖子,完全是本末倒置。目前美国真正的难题是制造业萎缩,制造产业链出了问题,重要的原材料依赖进口。美国不是研究如何生产重要的原材料,实现自给自足,只想从最底层的矿石上卡别人的脖子,最后只能卡自己的脖子。

0 阅读:126

熊志林说

简介:欢迎大家给我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