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商会“藕神”柯卫东:让中国人一直能“莲藕自由”

莲商会[已注销]2 2022-05-24 17:22:19

柯卫东,我国著名莲藕育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科技部水生蔬菜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首席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并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滑藕片、排骨藕汤……全国中餐馆的菜单上可能都有这两道传统美食,深受各地人们喜爱。很多人不知道,那些品种多样、一年四季不断供的鲜藕,是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水生蔬菜花卉研究室主任柯卫东带领他的科研团队,扎根莲藕育种一线40年的成果。

3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江夏的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在试验田里找到被称为“藕神”的莲藕改良育种科学家柯卫东。年近六旬的柯卫东正卷起裤腿站在泥塘里,指导工人进行种质资源繁殖更新,他的身上沾着泥点,脸上挂着豆大的汗珠。

选育近20个品种让中国人爱吃藕

作为武汉人,你知道你平时喝的藕汤里的藕是什么品种吗?可能是鄂莲5号,也可能是鄂莲8号、八月粉、玉龙1号、白玉簪2号等品种。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粉”。

“我们的鄂莲系列品种已经开发到了鄂莲14号。”柯卫东科研团队成员、武汉市农科院高级农艺师黄新芳介绍,目前湖北乃至全国种植面积最广的莲藕品种是鄂莲5号、6号,因为这两个品种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适宜种植,适应性广。其中鄂莲6号为脆藕,宜炒食;鄂莲5号粉脆皆宜,既适合炒食也适合煨汤。

黄新芳说:“湖北人喜欢用来煨汤的粉藕有鄂莲8号、八月粉、玉龙1号、白玉簪2号等品种;广西人更喜欢双季藕,鄂莲7号、10号很受他们的青睐。”“鄂莲9号则被我们称为‘巨无霸’,它的主藕、子藕粗大,是目前产量最高的品种,炒食、煨汤皆宜。”

莲藕不仅能产藕,还能产藕带和莲子,针对爱吃藕、藕带、莲蓬的不同人群,柯卫东科研团队开发了不同系列的莲藕品种:鄂莲系列、八月粉、玉龙1号为藕莲,白玉簪系列为藕带专用品种,鄂子莲系列为子莲。藕带专用品种白玉簪系列生长势强,产的藕带白嫩多汁,也可以采收莲藕。鄂子莲系列结实率高,莲蓬产量高,产出的莲蓬味甜多汁。

柯卫东在莲藕种质资源繁殖更新实验田里和工作人员讨论藕的生长情况。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在全国600万亩莲藕中,鄂莲系列莲藕品种在全国的种植覆盖率达85%以上,在湖北的种植覆盖率达90%以上,成为我国莲藕的主栽品种。

南方人喜欢吃粉藕,北方人喜欢吃脆藕,广西人要求藕汤要红……针对不同用途、不同地域人们的口味,要选育不同类型的品种。柯卫东说,“湖北人喜欢吃粉藕,但仅是口感‘粉’还远远不够。”

柯卫东和种植人员拉家常。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他让中国人一直能“莲藕自由”

莲藕,好吃不贵,一年四季不断供。可以说,中国人一直都能“莲藕自由”,这与柯卫东的科研贡献分不开,那就是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柯卫东每年都会把藕农请上门品鉴他选育的品种,也会定期开展示会,请农民、种植大户、商家发表意见。“产量要高”“吃泥深度要浅”“藕节要长”……这些意见都会成为他们选种育种时的考虑因素。

“莲藕种植户的挖藕成本很高,请人挖藕,每天至少要300-500元,所以我们选育的莲藕品种入泥深度要尽量浅,以降低挖藕的成本。”柯卫东说。

为减轻莲藕种苗的重量,节约运输种苗成本,柯卫东带领他的团队开展多年的科技攻关,发明试管藕诱导方法及微型种藕繁殖技术,取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使莲藕每亩用种重量由250公斤降低到25公斤,有效解决了莲藕繁殖系数低、种苗重、易带病、难于长途运输等技术性难题,已被广泛应用到生产中,为农民每亩节约种苗成本近千元。

柯卫东指导种植人员进行翻缸。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但柯卫东还是不知足,近几年悄悄搞起了“莲藕莲子做种”探索研究。“通过莲藕多代自交纯化,培育优质高产自交纯合新品种,用该品种自交种子做种,只需莲子300粒,重量约1斤。已有的试验证明,这种方式生产的莲藕纯度高,产量与用常规莲藕做种基本一致。”

谈起对未来的展望,柯卫东兴奋地说,“2021年我们已收获自交莲子4000多粒,今年4月份,我们就要开展大面积的播种栽培试验,相信能够成功。”

在泥塘里“泡”了40年的科学家

“这里占地850亩,是我们建成的世界上最大的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圃,保存了七八百种莲藕种质资源。”“3-5月份正是莲藕的起种季,这时候就要下试验田选种。”柯卫东对记者说。

“莲藕为无性繁殖作物,千百年以来,生产中所用品种为传统地方品种,类型少、产量低,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柯卫东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莲藕育种,创立莲藕杂交育种技术体系,大规模开展莲藕杂交育种和新品种选育。

柯卫东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试验田里:3-5月的莲藕起种季开展紧张的选种工作;6-9月顶着高温酷暑进行杂交育种;剩余时间则用来深入产区调研品种适应性。每一个新品种的诞生,至少要花6-8年时间,可以说是柯卫东和团队成员用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培育而成的。

柯卫东在实验田边和种植人员聊天。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为提高莲藕育种效率,加快莲藕育种进程,近年来,柯卫东带领他的科研团队搞起了莲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他在世界上较早开展莲基因组研究,首次对莲细胞核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构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完整、标记最多的莲高密度遗传连锁图,定位并开发一批与莲育种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的分子标记,为莲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奠定坚实基础。

(长江日报记者郭丽霞 通讯员陈凯)

来源:武汉发布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