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6航母起降难倒工程师?六代机海上称王还是纸上谈兵?50吨钢铁巨兽真能撬动航母霸权?
导语
最近香港媒体又扔出个"重磅炸弹"——《南华早报》援引中航工业内部人士的只言片语,愣是拼凑出"歼-36舰载型正在研发"的猛料。这消息听着挺带劲,但咱们得掰扯掰扯这里头的门道。
技术瓶颈:无尾三角翼的甲板芭蕾先说这无尾翼设计,看着科幻感十足,可到了航母甲板上就是另一回事。常规舰载机降落那是"踩刹车线"的精细活,歼-36这种无尾三角翼布局,活像在钢丝上跳芭蕾——稍有不慎就得上演"亲吻大海"的戏码。中航工业那帮工程师现在肯定挠着头想辙呢,毕竟六代机的数据优势摆在那,制空权+对地打击双料王炸,谁见了不眼馋?
重量级难题:50吨巨兽如何塞进10万吨航母?这代际升级闹的啊,战斗机体重跟吹气球似的。五代机重型都奔40吨去了,六代机直接冲上50吨大关。可美国航母的"黄金吨位"红线摆在那——10万吨甲板承受35吨舰载机都够呛,咱现役的6万吨滑跃航母更别提了。当年苏-33在库兹涅佐夫号上起降,那尾焰烤甲板的酸爽劲还记得不?歼-15都算是优化版了,这要真整上50吨的大家伙,甲板调度员得疯。
需求悖论:六边形战士VS专精刺客现代海战早不是"全能选手"的天下了。美帝当年A-12攻击机怎么挂的?36吨体重+2亿美刀造价,苏联一解体直接沦为废铁。现在海军的刚需是"空中盾牌",不是六边形全能战士。歼-36那满身黑科技,在争夺制空权的关键时刻,真不如假设中的"歼-50"专精刺客来得实在——毕竟航母编队不需要会隐身的对地轰炸选手。
历史轮回:从F-14到F/A-18的启示录看看大洋彼岸的老美,当年F-14多么风光?可变后掠翼+不死鸟导弹,照样被F/A-18"超级大黄蜂"取代了。为啥?简单啊,11万吨航母装不下F-22的傲娇身躯,只能退而求其次。咱们现在要搞六代机上舰,等于同时挑战两个天花板:战斗机代际天花板+航母吨位天花板。这难度,堪比让C罗和梅西合体踢球。
未来猜想:航母吨位军备竞赛2.0?有个大胆猜想:六代机体型膨胀到这份上,会不会倒逼航母吨位新一轮军备竞赛?当年福特级憋到11万吨就算到头了,咱们003型刚摸8万吨门槛。可照着这个趋势发展,未来国产航母怕是得冲着15万吨去了——这哪是造航母,整个一海上移动堡垒。不过话说回来,真到那天,歼-36说不定早被更妖孽的七代机拍在沙滩上了。
(文末集中引用说明)
战斗机重量数据参考《世界战斗机手册》第7版
航母吨位数据源自美国海军官方档案
A-12攻击机研发历史引自《冷战黑科技》专著
F-14退役原因分析参考《海军航空兵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