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正在以一个惊人的速度崛起。马斯克通过建立Space X 公司,从NASA获取技术,将其应用于商业,不断拓展商业航天模式,演绎了众多成功典范。相对于马斯克开路先锋式的前进,国内商业航天发展的进步才刚刚开始。
根据Space X的经验,想要将商业航天发展到一定规模,离不开一些关键技术的应用。其中,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被普遍视为是构建商业航天未来的最大拼图。目前我国正加大力度研制这一领域,以发展我们自己的商业航天,并不被卡脖子。
重大突破,事关核心发动机
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通过重复使用来降低成本和效率,有利于大规模发射航天器,提高进出空间的能力。像是Space X正在组建的低轨互联网星座——星链,就是通过猎鹰九号的重复使用能力,进行快速布局的。
火箭,最重要的就是发动机。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作为其中一支,自然也逃不出这个定律。来自航天科技集团第六研究院的最新消息显示,该院此前一直在研制中的13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补燃循环发动机成功试车。
官方信息显示,这一款发动机,是专门应用于我国新一代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而研发的。它的设计有性能强、可靠性、拓展能力强等特点,如果其研制成功,必将成为我国商业航天的“大心脏”。
商业航天的发展日益月新,当Space X越走越远的时候,我们已不能在原地踏步。否则,我们必然再一次失去先机。同时,我们也不能只求速,不求质,以免最终打造出一个次品。
据了解,这款刚刚试车成功的发动机,从定下方案,到演示验证这一过程,仅仅花了一年不到的时间,还解决了通用化、一体化、与数智化技术结合等难题。在制造层面,它还运用了我国最先进的3D打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性能。
此外,我们还在重复使用大推力发动机高压补燃两次点火、连续变推力等核心技术上取得关键突破,这对我国重复使用航天发动机的研发具有重大意义。
商业航天已时不我待
航天商业化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虽然目前在这一领域我国处于落后地方,但我们的发展速度极快,市场规模也在飞速增长。
此前,长征十一号火箭总指挥杨毅强公开表示,我国商业航天正在飞速发展,有望在2025年就开启亚轨道旅行,票价大约在200万-300万左有。相关机构的数据则显示,我国从17年开始,商业航天规模就在以20%以上增速不断扩大,以目前的势头到2024年,市场规模可达到23382亿元。
这是一个我们决不能放弃的市场,尤其不能让海外企业占得先机,我们再一次跟在后面吃灰。所以,相关核心技术我们一定要攻克,掌握在自己手里。
好消息是,我们正在吸取过去的教训,将技术摆在第一位,并成功突破了许多核心技术。可重复使用航天发动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