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死于阴谋?

瓢虫历史 2023-11-21 11:43:21

这是历史上的一桩悬案,一段诡异的烛影斧声传说之后,年仅五十岁的赵匡胤被发现于殿内去世,包括他的两个儿子也在之后相继身亡,人们虽然在当时并未质疑此事,却在后世被怀疑为一场阴谋之争,那么赵匡胤之死到底有何疑点,他为何没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

公元976年10月20日的清晨,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被发现在万岁殿去世,死因不明。继承赵匡胤皇位的竟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亲弟弟赵光义,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王朝很少出现兄终弟及的情况,大多遵循立长立贤的原则选择储君,所以北宋的这场权力交接成为了历史上的一大迷案,很多人怀疑赵匡胤之死并不简单。

赵匡胤之死主要有三个怀疑的理由。北宋年间有一本叫作续湘山野录的书籍,其中有篇烛影斧声的记载,描述了公元976年10月19日满天乌云,赵匡胤因为这样的天气十分压抑,内心总感觉要有大事发生,便把弟弟赵光义召进宫中,然后摆上酒菜饮酒交谈。当时的房间之内只有兄弟二人,外人并不知道他们的交谈内容,但是在喝酒期间却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随着天色的逐渐暗淡,二人的烛影透过窗纸显得扑朔迷离,赵匡胤突然起身,手持斧头将饭桌杵的咣咣直响,口中还不停的喊着好自为之,几声之后便又安静下来。时间来到午夜,赵光义走出大殿回到家中,但是此时的赵匡胤已无任何声音,所有的侍奉人员只能守在房间之外,然而就在第二天清晨赵匡胤被发现在殿内去世,最后赵光义和赵普在当天宣布,赵匡胤已将皇位传给了赵光义,赵光义因此在同月登基,之后有人通过这段传说怀疑赵光义早有谋权篡位的野心,最后通过那天的单独相处痛下杀手。

赵匡胤在生前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25岁的赵德昭,受封的的官职相当于宰相级别,另外一个儿子是年近20的赵德芳,也曾担任过贵州防御使和山南西道节度使,所以赵匡胤当时虽然没有立过太子,但是他的两个儿子显然拥有继承皇位的能力,他不传儿子却传位弟弟,这显然有些不合常理,而且赵光义在上位之后,两个皇侄并未得到好下场。

大宋在当时并未统一中原,除了称臣的南方吴越和泉漳地区以外,还有割据在太原的北汉政权,赵光义为了完成统一开始兵发燕云十六州,结果在战斗之时身受重伤,逃走之后便失去了踪迹,众位大臣在这种情况下准备佣立赵德昭为帝,可是就在关键时刻,赵光义竟然神奇般的出现在了众人面前,佣立一事就此作罢,战事结束后,赵德昭原本要帮助众位将领讨要封赏,但是赵光义似乎因为另立新帝一事埋下了心结,于是冷冰冰的说了一句:“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意思就是等你自己当了皇帝,再进行赏赐也不算迟,赵德昭对于叔叔的怀疑百口难辩,最终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忧郁自杀。他的弟弟赵德芳也在之后寝食难安,结果没过多久一命呜呼,所以这也成为了后人怀疑赵光义的另一个原因,认为他是为了保住皇位暗害了两个侄子。

除此之外,人们认为赵匡胤传位弟弟的动机并不明确,也仅仅有个赵普提出的金匮之盟的说法,以证明赵光义的上位之正。赵匡胤和赵光义以及赵廷美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他们曾在母亲的见证下,一致同意轮流去坐大宋皇位,并将此事写成协议放到一个金匮之中,并由母亲掌管保存,但是这个约定也仅仅是一面之词,人们从未见到过金匮里的真实内容,而且还没轮到赵廷美当上皇帝,赵廷美就因为几遭迫害死在了赵光义的前面,于是有人怀疑赵廷美之死的幕后黑手就是赵光义,他的目的就是铲除自己皇位的一切威胁,所以在这三大疑点之下,赵光义上位不正的传说被越坐越实,但这一切毕竟还是人们的猜测,历史上并无任何实际证据。

如果传位赵光义是赵匡胤的真实意愿,那么他的这一选择又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通过历史上的两个案例进行借鉴,比如东汉末年的小霸王孙策,他在打猎的时候突然遭到了三个刺客的刺杀,最终因为伤势过重英年早逝,他在临终之前就没把王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孙权,同时还叮嘱众位大臣要尽心辅佐。其实孙策的这一决定完全是因为政权并未受到当地豪强的真心支持,如果将王位传给还年轻的儿子,那么对于其他势力就会很难掌握,甚至会遭到其他政权的绞杀,而事实证明,孙权也确实不负孙策所望,东吴政权在孙权的治理下不仅稳固,就连土地面积也比以前大了很多。

另一个案例则是发生在三国后期,司马师继承了司马懿之位,继续控制着曹魏政权,但是他所接管的曹魏并不稳定,不仅外部政权在虎视眈眈,就连内部也是常有叛乱,结果就在平定叛乱的时候被文鸯偷袭,情急之下眼疾加重。当时司马师的儿子虽然是从弟弟那里过继而来,但是却如亲生儿子一样对待,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不过他在临终之前并未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依然将大权托付给了自己的弟弟司马昭,所以司马师的用意非常明确,司马家族能在当前的环境之下生存下来才是重中之重。

我们再看赵匡胤掌权时的北宋,周围环绕的全是敌对政权,尤其是有着辽国这个强大靠山的北汉,包括北宋的内部也是存在着巨大的隐患,仅从赵光义失踪一事就能看出,人们对于五代十国频繁的更换皇帝已经麻木,谁当皇帝并不重要,所以赵匡胤掌握的北宋,与司马师和孙策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能够延续政权才是当前最该解决的问题,而一母同胞的兄弟就成了当时的最佳选择。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开封府尹在五代十国以来一直都是皇储担任的位置,而赵光义则在赵匡胤生前担任此职,那就说明赵匡胤早已准备将皇位传给赵光义,这也许就是当时没人质疑的原因。

1 阅读:179
评论列表
  • 2023-11-27 04:37

    他被毒杀的可能性居多,他不够狠啊。

  • 2023-11-21 15:14

    因为赵匡胤最初有这个想法和安排,所以北宋早年对赵光义继位并没有太大疑问。

  • 2023-11-21 15:12

    也有一种说法,赵匡胤最初的继承人定的就是赵光义,随着后来地位的稳固和儿子的成长,有了废立的想法,但是赵光义羽翼已成,赵匡胤还没来得及做出安排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