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肥水一体化栽培技术取得新突破

秦柳钱 2025-04-07 02:46:12

草莓肥水一体化栽培技术取得新突破

王 凯等

草莓上市时间早,又恰逢元旦、春节、元宵莓因其经济效益高、 适应性强和适宜精深加工创汇等优点,栽培种植规模持续扩大,但由于过度施用化肥等粗放种植方式, 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水肥资源严重浪费,已严重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肥水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在草莓生产中的应用, 能够有效控制水肥资源浪费情况,为草莓生长输送充足养分,在减少对周围环境伤害的同时,切实提高产业效益。 研究分析草莓肥水一体化高效栽培技术, 成为推动山东邹城地区草莓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1 选择、处理棚地

选择棚地过程中应考虑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利于草莓生长为前提。 通常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排灌方便、交通方便的土地做大棚。 在移植之前半个月进行土地犁耕和翻耕, 将深度控制在 50~60 cm ,同时施入底肥,每公顷施入腐熟土杂肥 60 t ,生物有机菌肥 4 500~6 000 kg ,氮磷钾复合肥 225~300 kg 。 平整土地的时候,每公倾土地撒施 10% 噻唑膦颗粒 22.5~30.0 kg ,以防治地下虫害。 依据地形情况,以利于排水为首要因素,确定畦垄特定方位,垄宽 35~45 cm ,垄沟高 25~35 cm ,沟间距 35~40 cm 。

2 肥水一体化设施建设

肥水一体化具备节水节肥、增产增效、环保高效和减少病虫害等优势。 该系统包括供水、施肥、过滤和灌溉等部分。 定植前建设完成肥水一体化设施,沿着垄面铺设滴灌带,滴管直径控制在 3 cm 左右。 施肥器应设置在水源和主管之间,同时安装流量表、压力表、安全阀等,便于对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控。 注意灌溉用水应满足水质标准,肥料应溶于储液槽内。 优选采用具有更高精确度的叠片型过滤设备, 可以有效除去水中杂物,对管路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也能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3 品种选择

合理选用适合当地生产的草莓品种, 对提高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应遵循 4 条基本原理。第一条是注意不同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草莓生长过程中病虫害较多,如炭疽病、灰霉病、黑斑病、红蜘蛛等,所以,选用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可以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同时也可以有效控制药剂使用量。 第二条是选择具有良好抗逆性的品种。 尽管大棚内的气温稳定,但冬季气温较低时,草莓仍易遭受低温、光照不足等伤害,要想让草莓在冬季健康成长, 就必须选取具有较强抗逆能力的品种。 第三条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选择早熟品种和连续结果品种。 第四条是注意果品质量,果实的大小、色泽和风味等优异的品种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4 培植壮苗

当二代脱毒原种苗长到 2 叶 1 心时, 将其移入营养钵中, 在原来的种苗根部盖上完整的营养钵,将壮苗移出并繁育。 注意以下几个操作细节。 第一,选取地形平坦的向阳地段做苗床,经平整后,做成畦田。 第二,在筛选脱毒原种苗时,应以植株大小、叶色、根系发达程度为依据。第三, 把原来的种苗移植到育苗床, 按 0.5 m×1.5 m 的株行距,参照深不埋心和浅不露根的原则进行移植 。 第四,当原来的母株长出葡匐茎后,要等匍匐茎长到 30 cm 时再引茎压蔓,以促根部生长。

5 定植

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壮苗旺苗, 及时清除病苗和弱苗。 每株定植苗只保留 3~4 片叶,连土一起移植,要做到边起苗边移栽。 在移栽的时候,要让植株根部伸展开来,填埋细土,压实,保证秧苗根须部与栽植地的土地等高。 同时,将移植苗向外放置,使其花序朝向垄沟边,增加光合作用,减少后期采摘困难。

6 覆膜

栽植完毕后,可在 20 d 左右成活,这时要使用黑色地膜覆盖全部地块, 既能提供定植苗生长所需的温、湿度条件,又能起到除草作用。可选用宽 90 cm ,厚 0.01 mm 的黑膜,沿垄方向铺展开,然后拉紧,使膜接近于苗 。 在覆盖过程中,现场至少需两个人,一人拉紧膜,另一人刺穿黑膜,确保幼苗从薄膜中放出。 刺穿部位要对准草莓幼苗, 同时要控制好薄膜刺穿后孔洞大小,以免破坏黑膜的保湿作用。 然后用湿润泥土把黑膜压紧,除去草莓幼苗的老叶和枯叶。

7 温度调控

草莓对生长环境的需求比较严格,特别是温度、湿度方面。温度是影响草莓生长的重要因子,适当气温对其生长、 产量及质量都有积极影响,15~25 ℃ 是最适宜草莓生长的温度。 在冬天、早春时节,室外气温低,温室内部气温要进行适当调整,可采用地热线、热风炉等加热设备进行升温,保证温室内部气温稳定,但要注意气温不要太高,否则会对草莓的正常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8 湿度调控

如果湿度不适宜,易产生畸形果,严重时还会引起病虫害,影响果实生长,造成草莓减产。在草莓苗定植完毕后, 应对温室内部的湿度进行适当调节,使其保持在 60%~75% ;在开花期和结果期,将湿度保持在 60% 。

9 肥水一体化滴灌

滴灌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通常温室中所用的是压差式施肥罐或者是文丘里施肥器,施肥罐容积至少要在 15 L 以上,主要是选用深色的铁罐、不锈钢罐或塑料罐,可以防止在光照下生成藻类,从而导致灌溉设备堵塞。

肥料应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营养性, 不容易生成沉淀,对灌溉设备无侵蚀影响。 常见肥料包含高浓度液体肥,水溶性好的固体肥,专用水溶性复合肥。 目前市面上的水溶性肥料品种繁多,必须选择信誉良好的优质肥料品牌,以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其次,依据少量多次的原则,从定植到开花期间,间隔 5~7 d 进行一次滴灌,每 667 m 2 灌溉用水控制在 8~10 m 3 ,所使用的 专 用 水 溶 性 复 合 肥 中 , N 、 P 2 O 5 、 K 2 O 比 例为 20∶20∶20 ,每 667 m 2 肥料用量控制在 2~3 kg 。

在开花到膨大期间,间隔 5~7 d 进行一次滴灌,每 667 m 2 灌溉用水控制在 6~8 m 3 ,所使用的专用 水 溶 性 复 合 肥 中 , N 、 P 2 O 5 、 K 2 O 比 例 为 19∶8∶27 ,每 667 m 2 肥料用量控制在 4~5 kg 。 在果实采摘期间,间隔 6~8 d 进行一次滴灌,每 667 m 2灌溉用水控制在 6~8 m 3 , 所使用的专用水溶性复 合 肥 中 , N 、 P 2 O 5 、 K 2 O 比 例 为 19 ∶8 ∶27 , 每667 m 2 肥料用量控制在 3~5 kg 。 收获末期可适当降低灌溉施肥次数 。

10 辅助授粉

辅助授粉是减少果实出现畸变的必要手段,具体授粉方法如下。 首先是蜜蜂授粉,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无污染等特点。 采用该授粉技术,既能增产,又能明显改善果实质量及提高着果率,从而大幅度提升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 蜜蜂授粉过程对湿度和温度有严格要求, 要将温度控制在 10~26 ℃ , 湿度控制在 50%~70% ,如果温湿度过高,就不能采用该授粉技术。 其次,选取合适的蜜蜂入棚时机, 开花 5%~10% 时是最适合放入蜜蜂的时候, 将蜂箱置于离地 50~80 cm 的高度,每 667 m 2 配置 1 箱蜜蜂,可在傍晚或早晨投放,经过 1~2 h 后开启巢门。 另一种授粉方法是人工授粉,授粉效率低于蜜蜂授粉,对人工要求高,要结合具体情况做出谨慎选择。具体做法:用柔软的鸡毛做成小毛刷,每日中午前后用鸡毛刷轻轻刷动花朵,以实现互相授粉,促进受精,注意刷粉要轻而均匀。

11 病虫害防控

草莓主要病害有灰霉病、 白粉病和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等。 要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控方针,农业防控、生物防控、物理防控为主要的防控手段,化学防控为辅助防控手段。

第一是强化农业防控,选择抗病性品种,培养无病壮苗,进行轮作,科学施用肥料,高畦栽培,及时摘除病枝、老枝、病果,并将其全部清除。 及时清园消毒,以降低病虫源。

第二是强化生物防控,利用天敌防控,如释放丽蚜小蜂、瓢虫等天敌,每个草莓植株的粉虱成虫不超出 0.2 头的时候,间隔 5 d 放出丽蚜小蜂成虫,释放量为每株 3 头,连续 3 次,能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每平方米挂两张瓢虫卵卡,按照益害虫比率 1 ︰ 100 放出瓢虫成虫,可以达到防治蚜虫的目的。 利用生物源农药防控,以藜芦碱、苦参碱、印楝素等为主,对蚜虫、红蜘蛛和小菜蛾进行防治。 采用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等的性引诱剂,每 667 m 2 挂 1 个性诱剂诱捕设备, 距离地表 80~100 cm , 间隔 30 d 更换诱芯,同时对捕获到的害虫进行及时处置。

第三是强化物理防控,在大棚上覆盖塑料薄膜或 40~60 目防虫网和遮阳网, 以减少病虫危害。 采用黄板诱杀, 每 667 m 2 使用 30~40 张 30cm×40 cm 的黄色粘虫板,将其吊在行间,比苗高30 cm ,用于诱杀蚜虫和粉虱,适时替换黄板。

第四是强化化学防控。 对于白粉病,可按每667 m 2 使用硫磺粉 5 kg , 将其洒在垄顶中部,经日照加热使其自然挥发,或喷洒 50% 醚菌酯干悬浮剂 5 000 倍液、 30% 氟菌唑可湿性粉剂 2 000~3 000 倍液。 对于炭疽病,可将吡唑醚菌酯乳油1 000 倍 液 、 33.5% 喹 啉 铜 悬 浮 剂 800 倍 液 、0.25% S- 诱抗素水剂 1 000 倍液混合后使用 。

灰霉病可喷施 50% 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 1 000~1 500 倍液、 50% 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 000~1 500倍液。红蜘蛛可用 10% 四螨嗪 1 000 倍液、 5% 噻螨酮 2 000 倍液、联苯肼酯 43% 悬浮剂 3 000 倍液等进行喷洒防治。 化学防控仅限于草莓开花前期,花后禁止使用化学药剂。

12 采摘

在草莓八九分熟后要适时采摘, 刚开始成熟的时候,两天收获一次。 如果是长距离运输,应在果面有三分之一着色时收获。 如果在当地销售,应该在果面有 70% 着色的时候收获。 在成熟盛期,应每日采摘一次,以保持草莓鲜度。 采摘的时候最好选择阳光充足的早晨或傍晚,一定要轻拿轻放。 采摘后,将病果、不良果和坏果剔除,根据等级要求,装入专用容器。 每一次采收都要把已经熟透的果子全部摘除, 以免温度过高或过熟造成腐烂。

0 阅读:0

秦柳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