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们的养老金又迎来调整了,可最近总有人在问:"为啥老张退休能拿9000,我辛苦一辈子才领2000?"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清楚,带你看懂养老金差距背后的门道。

先拿两个真实案例说话。老王在县城小厂干了大半辈子,月工资3500块,厂里按最低档给他交社保。当地平均工资7500元,缴费基数就按60%算,也就是4500块。老王总共缴了25年社保(其实现在很多人连15年都凑不够),他的基础养老金这么算:7500块乘以(1+0.6)除以2,再乘以25年工龄和1%的比例,得出每月1500块。个人账户更扎心,每月自己交8%就是360块,25年攒了10万8,55岁退休按170个月来分,每月才780块。两项加起来2280元,这就是大多数普通打工人的真实写照。

反观大企业的技术骨干老李,月薪10000块,单位按顶格300%的基数交社保,基数直接冲到22500元。35年工龄算下来,基础养老金高达5250块。个人账户更吓人,每月交1800块,35年光本金就有75万6!就算扣除早些年交得少的部分,按50万计算,60岁退休每月能领3800块。再加上企业年金啥的,月入过万真不是梦。您说这差距大不大?都是企业退休的,差距能差出四倍多!

其实这差距早就在计算公式里写得明明白白。基础养老金=(当地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工资)÷2×缴费年限×1%。这里头三个关键:当地工资水平、个人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像老王这样按最低档交的,指数化工资只有4500,而老李按顶格交的直接飙到22500。缴费年限老王25年,老李35年,这又是10年的差距。个人账户就更现实了,人家每月多交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几十年下来利滚利就是天壤之别。

说到底,养老金的游戏规则就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但现实很骨感,小企业为了省钱往往按最低标准交,职工自己工资低也难提高缴费基数。而效益好的大企业,不仅按实发工资足额缴纳,还给员工交企业年金。更扎心的是,很多灵活就业人员连社保都舍不得交全,等退休了才发现差距已经拉不开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差距真能算不公平吗?政策都是一样的,计算公式也完全透明,无非是个人选择和单位实力的差别。就像买房子,有人全款有人贷款,最后住的房子能一样吗?养老金说到底还是年轻时候的积累,现在每月多交几百,退休后可能就是多拿几千的差别。所以啊,趁着还能挣钱的时候,尽量选缴费基数高的单位,哪怕自己补缴也要把年限拉长,这才是实打实的养老保障。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