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港口受挫,长和欲拆分最赚钱业务在英国上市?李嘉诚这次失算了

王五说说看吧 2025-03-31 17:08:37

自3月4日长和主动披露将出售两个巴拿马运河港口在内的43个港口至今已接近一个月了。在滔天的舆论声中长和也好、李嘉诚也罢,均未公开回应过此事。

根据香港媒体报道的最新消息显示,原本提到的4月2日将签署正式买卖协议属错误理解。卖港口的复杂程度显然超出了李嘉诚的预计,尤其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二司负责人公开表示,将对交易进行依法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后,长和与贝莱德交易的不确定性陡增。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李嘉诚精心设计的“一石三鸟”计划正沦为商业史上的黑色幽默:原本期望通过出售港口资产回笼千亿资金,同时提振系内上市公司股价,却不料公告发布后资本市场反戈一击。

截至本文写作之时,长和系四家核心上市公司市值累计蒸发超过800亿港元,相当于每天烧掉股东26亿港元财富。这场精心策划的市值管理,最终演变为自毁式的价值塌陷。

市值管理没做成,反而让长和的股东们损失了大量财富。估计李嘉诚面近期的压力不小,尤其来自董事会和高管中本就反对将巴拿马运河港口卖给美国,资本导致得罪中国政府的那群人。

也许是为了对冲卖港口不顺对股价造成的负面影响,李嘉诚另辟蹊径,希望通过另一种方式支撑股价。

此前,有报道称长和要将旗下最赚钱的电讯业务单独拆分出来在英国上市,该业务的估值在100亿英镑至150亿英镑(1000亿港元至1500亿港元)之间。

由于市场上传言甚广,长和为此专门发布了一则内幕消息公告。其中提到,“董事会未有就本公司全球电讯业务有关之任何交易作出决定”,“目前并不确定是否将会进行任何交易”。

这种模棱两可的表述既没有确定,也没有否定,说明长和的确将拆分电讯业务单独上市作为一个可行的方案,并且大概率已开始进行前期准备。

根据长和发布的2024年年报,集团业务总共分成四大块,分别是港口、零售、基建和电讯。与巴拿马运河有关的港口业务在2024年为长和带来了453亿港元的收益,位居四大业务板块的做后一位位,少于1902亿港元的零售业务、884亿港元的电讯业务和553亿港元的基建。

而从利润角度来看,电讯业务是最赚钱的,2024年该业务贡献的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313亿港元,足足比港口业务的188亿港元多了125亿港元。零售和基建业务的EBITDA分别是256亿港元和300亿港元 。

值得一提的是,传言中拆分出来的电讯业务选择在英国上市,并非传统上市地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想要把最赚钱的业务放到伦交所挂牌交易,是否能看成李嘉诚进一步“投奔”英国的信号?

这种战略转向的深层逻辑,暗合李嘉诚近年来持续进行的资产大腾挪。从抛售中国内地物业到加注英国基建,从淡化亚洲叙事到强化全球布局,这位97岁的商业巨擘似乎在用实际行动押注一个判断:在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的时代,分散化的全球资产配置比单一市场深耕更具生存优势。

但此次港口交易的挫败,恰恰暴露出这种策略的致命盲区,当核心资产的处置触及主权国家的战略神经再精妙的财务模型也显得苍白无力。

回到股价的话题上来。长和系市值缩水本质上是战略误判的代价,不卖巴拿马港口就不会陷入舆论漩涡,四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不至于短期内大幅下跌。

现在好了,股价跌了,港口不一定能卖成,一旦交易终止将对长和股价造成更严重的冲击。无奈之下只好想着借助分拆电讯业务单独上市来提振资本市场的信心。

然而,这个节骨眼上哪怕成功让长和的电讯业务在英国上市,股价和市值恐怕也很难有积极的反应,市场反而可能担忧长和陷入更严重的地缘博弈之中而影响未来的经营与发展。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0 阅读:180
评论列表

王五说说看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