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5日晚,广东英德市九龙镇龙塘坪迳上南山村的张氏宗祠内,一场庄严而传统的法事在夜幕中拉开帷幕。一百多位张氏宗亲虔诚参与,他们共同迎接神灵的降临,为家族的繁荣和平安祈福。香烟袅袅,鼓声阵阵,整个南山村都沉浸在这份神圣而庄严的氛围中。
到了16日清晨,上南山村迎来了另一番热闹的景象。外嫁女们纷纷携家眷回到娘家,她们组成了一支支壮观的队伍。
队伍中,每位外嫁女都围着一条鲜艳的红围巾,手中挥舞着五星红旗,寓意着家族的团结和繁荣。她们的丈夫和孩子们也紧随其后,共同参与到这场盛大的庆典中来。
当这支队伍回到家中,早已等候多时的族人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他们相互握、问候,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无论是久别重逢的亲人还是初次见面的族人,都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归属感。
庆典伊始,代表外嫁女的双狮表演震撼登场。两只南狮灵动矫健,随着锣鼓声起舞,寓意着家族的兴旺和吉祥。观众们纷纷鼓掌喝彩,为这场精彩的表演送上热烈的掌声。
族人们目睹着这一精彩时刻,眼神中流露出对家族荣耀的自豪和深深的归属感。他们深知,这支南狮队不仅代表着外嫁女的荣耀,更是张氏家族团结与传承的象征。
紧接着,村长代表张氏家族上台发言。他回顾了家族的辉煌历程,感谢所有为家族做出贡献的族人们。他的讲话充满激情和感慨,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
随后,外嫁女代表也上台发表了深情的讲话。她分享了回到家乡的感受,表达了对家族的深厚情感。她的讲话将庆典推向了高潮,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更加珍惜这份难得的团聚时光。
文艺表演环节紧随其后。专业的文艺团队带来了精彩的舞蹈和动人的歌声,为庆典增添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观众们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着这份家族团聚的温馨和幸福。
庆典结束后,族人们共同享用美食,共聚一堂。他们谈笑风生,畅叙亲情,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团聚时光。美食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也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田。
在庆典的最后环节,多支狮队进行了交接仪式。代表南山村的狮队、其他张氏宗亲的两张狮队以及外嫁女的南狮队齐聚一堂。这些狮队来时有迎接仪式,去时也有欢送仪式,彰显了家族的团结和尊重。
随着狮队的离去,庆典也圆满落幕。族人们带着满满的祝福和期待告别了宗祠,期待着下一次的相聚时光能够早日到来。
据张氏族谱记载,上南村始建于民国初期,大洞香车张姓村民到该地包山耕种定居而逐渐成村。
该村屋背有一块圆形大石头,形似碓头:其下方有一块藏于地下的天然碗状石头,形似礁坎,于是定村名为石碓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初期,村中盛产一种野生蓝花草,可人药,村民纷纷采摘晾晒后拿去卖,“蓝”“南”音近,所以更名为上南山村。
这就是上南村的祖先的捣药石
该村曾经于1954年在原地重建该村地处丘陵地带,三面环山,面向宽阔的垌田,村前有一条小山涧流过民国时期,属英德县黄寨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英德县第四区龙塘乡。1959年,属英德县九龙公社。1983年,属英德县九龙区龙塘乡1987年,属英德县九龙镇龙塘行政村。1994年至今,属英德市九龙镇龙塘行政村。
世居村民为张姓。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先祖从福建上杭石岗尾乡迁至广东英德东乡青塘榄村;清代从青塘迁至大洞镇香车村;民国初期,从大洞乔车迁移至此世居村民为汉族,属客家民系,通用客家方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这个位于偏远山区的村庄面临了巨大的挑战。由于务农收入难以支撑家庭生计,村里的居民不得不纷纷迁往外地居住和工作。尽管如此,每逢春节和其他重要节日,族人们都会不远万里地回到这里,共同祭拜先祖,缅怀先人。
然而,由于年轻一代的族人平时见面机会较少,有些人甚至彼此都不熟悉。但幸运的是,在去年,经过族人们的共同努力和集资捐款,成功筹建了这座张氏宗祠。这座宗祠不仅是我们祭祀先祖的场所,更是我们凝聚族人心力、传承家族文化的精神堡垒。
我们坚信,在宗祠的庇佑以及族人们的齐心协力之下,坪迳上南山村张氏家族必将团结一致,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与困难。
所有上南村的兄弟姐妹及表亲们将紧密携手,共同为家族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携手共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