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和白崇禧,谁更厉害?两方面比较过后,根本就不在同一档次

低沉的呢喃 2025-03-25 23:54:20

一、三点相似之处

其实,傅作义和白崇禧有不少相似之处,比如这三点。

其一:都是保定军校毕业,白崇禧是第三期,傅作义是第五期,也就是说傅作义是白崇禧的学弟。

其二:都是各自集团(派系)内的实权派(或说二把手)。白崇禧是桂系绝对二哥,而桂系的大哥则是李宗仁,所谓一时“李白”。

傅作义属于晋系,瓢把子是阎锡山,虽傅作义在后期事实上,已算脱离了晋系,但人们还是习惯于把他,划归在阎锡山手下。所以白崇禧和傅作义,从这个角度来言,也是旗鼓相当。

其三:都是国军的顶级名将。国军中的名将貌似有很多,什么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八大金刚啥的。但可惜绝大多数都是流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刘峙,他也是蒋介石的五虎将之一,可后期却被变成了人人鄙视的“草包将军”。

而傅作义和白崇禧,自初出茅庐至最终落幕,都威名不减!为何会如此?笔者认为,这就是经典的“环境造就论”。两人非但不是蒋介石的嫡系,反而还是各自派系,军事方面的顶梁柱,想生存壮大下去,就只能玩命奋斗。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吧,刘备手下的关张赵,为啥那么豪横?没办法,刘备就这么几个人,自然一个顶三个用,谁也别想上班摸鱼,如此一来,潜能就无限被开发出来了。

白崇禧和傅作义也这情况,还用刘峙做对比吧,他是蒋介石的嫡系,打出名声来后,可以立马躺在功劳簿上摆烂,可白崇禧和傅作义敢吗?不敢!一旦这哥俩躺平,就意味着桂系和晋系要被吃掉……

这其实也是为啥,蒋介石看上去貌似手下名将有很多,但最终却只能让杜聿明挑大梁。显然就一个原因:内部分裂(争斗)得太厉害了,而蒋介石却无法有效整合。

看到这,自然就产生一个疑问:倘若用傅作义跟白崇禧对比,两人谁更厉害呢?笔者认为,这就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比较了!

二、作战成绩谁更出色?

既然是名将,比较的第一个方面就是军事才能——由于太过抽象,就用作战成绩说话,主要依据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毕竟前期,连刘峙都是名将,还有啥意义?真金就要火炼!

先说傅作义。都知道平型关大捷吧。不过可知更早的“百灵庙大捷”?这一战是发生在1936年,属于“绥远抗战”中的一次最著名的战斗。据战后统计:毙敌300、俘敌400、伤敌600,晋绥军伤亡300余人。

只看这战损就知道,这一仗傅作义打得有多漂亮。蒋介石兴奋地直吼:“实为吾民族复兴之起点。”当然,蒋介石这话有点夸张,但却能反应出“百灵庙大捷”的意义了!

傅作义的“绥远抗战”,不但是对日作战中的第一次收复失地之战,还直接影响了张学良。在1936年11月27日,他向蒋介石递交了《援绥请缨抗敌书》,表示:要抗战不要内战。遭蒋介石拒绝,于是当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

同时,在抗战期间,傅作义还打出过光复五原城,反攻包头等一些列战绩,日寇在傅作义手里非但没讨到便宜,反而屡屡损兵折将。

至于在解放战争中,傅作义的表现就不多说了,毕竟都知道咱晋察冀野战军,在傅作义这里栽过大跟头,直至咱朱老总到来,才稳住了局面——能让朱老总出手,足见傅作义的军事才能有多强了。

再看白崇禧,他在抗战中就显得有点尴尬了,比如著名的台儿庄大捷,可真正打出威名的却是李宗仁,却很少有人知道,白崇禧也参加了。甚至可以这么说,李宗仁的所有指挥,都可以看成是白崇禧在指挥。

还有昆仑关大捷,白崇禧是最高指挥官,并亲自上前线督战和解决实际问题,“攻坚战过程中,被日军反斜面阵地大量杀伤,杜聿明无力解决,由白总指挥亲临一线,改变战术,先以攻占敌之两翼,再拆装炮弹运至,居高临下炮轰,给予日寇反斜面阵地毁灭性打击,最终全歼该日军。”

不过,人们更多记住的却是杜聿明。那么为啥白崇禧这么尴尬?周总理一针见血:“白健生一生自负,却只看到眼前,在政治上并无远见。”

证据就是桂柳会战,日军攻击的可是白崇禧的老家广西,奈何白崇禧却还打小算盘,为了保存实力,拒绝配合粤军。为此都导致了“桂军底层将士愤怒之至,求战极烈”,可惜白崇禧却还是压制。哪料他这一打小算盘,日军援兵就赶到,白崇禧傻眼……

至于解放战争时期,白崇禧“只看到眼前”的毛病,表现得更淋漓尽致,导致他根本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唯一的好机会就是,吃掉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可惜虽白崇禧拥有巨大优势,却还是失败了……

如今可以有个结论了,显然傅作义的战绩,要比白崇禧强太多,尤其是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绩一对比,毫无疑问根本就不在同一档次,傅作义处于碾压之势。

三、盖棺定论谁更优?

倘若说作战成绩的比较是业务能力,也可认为是做事方面比较的话,那么盖棺定论的比较,则是做人方面了。这也是影响名将厉害与否的一个关键标准。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德国名将隆美尔,因反对希特勒,所以得到了后世尊重。

在这方面,傅作义再次碾压了白崇禧。

其一:眼界,傅作义之所以能脱离阎锡山,就跟他的眼界有关,因为他意识到了阎锡山跟白崇禧一样,本质上都是那种“只有小我”的军阀眼光,其实蒋介石也是这样。这就是为啥傅作义,最终选择和平起义的关键原因。

白崇禧也曾有过这机会,那是在1949年4月,为争取白崇禧脱离国民党,我方委托中间人刘仲荣转告白崇禧:“既然(白崇禧)喜欢带兵,将来可以请他继续带兵,指挥30万国防军(毛主席所说)。”

可白崇禧却很不耐烦地说:“他们(解放军)一定要过江,那就非打下去不可了,还谈什么?”

再联系白崇禧的“桂柳会战”的惨败,何为小诸葛?不可否认白崇禧厉害,奈何一个“小”字,终究难成其“大”。

其二:识人,这方面傅作义还是碾压白崇禧,陈长捷、董其武、安春山等等,都对傅作义马首是瞻。换句话说就是,正是因傅作义会做人,能识人,才成为一方封疆大吏。

反观白崇禧,既然认定了李宗仁,但奈何却又不听李宗仁的告诫,非要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你这怎么说他?

因此白崇禧到底是怎么死的?如今还是没人能说清,所以在盖棺定论方面的比较上,傅作义完胜,甚至给人以根本就不在同一档次的感觉……

5 阅读:5045
评论列表
  • 夏天 29
    2025-04-01 21:18

    傅作义配和白长官比吗?如果不是有个和平解放北平,谁会知道他?三个付绑一块都不够白长官一个人打的。

  • 2025-03-27 01:37

    傅作义能跟白崇禧相提并论?论地位,白崇禧出任过国民党政府国防部长、国军总参谋长,傅作义不过是山西军阀阎锡山手下而己,论才能,白崇禧转战东北、中原,是林彪、刘伯承的劲敌。

  • 2025-03-28 07:36

    整体实力不如白,毕竟李白可以跟蒋斗!

  • 2025-03-26 20:58

    怎么不说白在北伐时期的表现

  • 2025-03-30 17:22

    现在什么文盲都可以上网发文章了吗?

  • 2025-03-30 12:15

    白崇禧更胜一筹

  • 2025-04-05 23:15

    小编太肤浅了,不懂别胡说,傅比白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跟本不在一个档次,多看看近代史吧。

  • 2025-04-03 01:12

    老白,军事家!战略家!

  • 2025-03-26 06:43

    懂什么鸟,发这文。

  • 2025-04-04 19:19

    傅只配帮白提鞋

  • 2025-03-30 20:51

    白崇禧就是个官迷,他当国防部长的时候权利在参谋部手中,他给自己的汽车加个油参谋部不批准就加不了。李宗仁就叫他外放去带兵一枪在手什么都有,白还不什么情愿。后来蒋就以一个官职就把他骗到台湾软禁起来了。李宗仁很无语也很无奈!

    护沙 回复:
    不是蒋介石软禁,是你软禁了白崇禧。
  • 2025-04-01 21:32

    单以军事论,白肯定在前,但政治上太幼稚,格局太小了,又过于自以为是。。。

  • 2025-04-03 18:02

    蒋介石部下,说到战功,李白称第二,谁人敢称第一?

  • 2025-04-04 09:32

    北伐战争白从南打到北你总不讲。

  • 2025-04-12 05:49

    总体还是白更胜一筹

  • 2025-04-13 18:02

    傅将军毁一人之节,保千万生灵之气,健公何德何能可比?

  • 2025-04-15 01:52

    北伐白秒傅多少条街,抗战人家负责指定作战计划的,淞沪,徐州,武汉会战傅在哪里,解放战争战四平,大别山干二野哪点比你傅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