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海员王哥
4月28日,有媒体报道,称一户人家因为孙子要随母姓,公公在满月酒那天恼羞成怒,直接扇了儿媳妇一巴掌!
被公公扇了一巴掌的儿媳妇叫做阿娟,是一个湖北姑娘,五年前她和温州小伙结婚,之后两人的感情一直十分不错。
而两人对于孩子的名字,也是在结婚前就早早定下了:以后如果是两个孩子,那么第一个随母姓,第二个孩子随父姓。
可原本这没什么,毕竟是小两口的事情,别人也没有什么理由管束,再说了,现在也不是古时候,也没有硬性要求孩子一定要随父姓。
可谁也想不到,就是他们俩私下里的约定,居然成了日后吵架的导火索。
婚后没多久,两人生下了第一孩子,而且还是个儿子,孩子出生后没多久,两人就直接给取了名字,姓氏也是随母姓。
一年后,两人的二胎出生,这回是个女孩,姓氏则是随了父姓。
很快,一个月过去了,一家人打算给老二办一个风风光光的满月宴。
可就在这次的宴会上,一开始笑哈哈的公公在听到孙子随母姓,孙女要随父姓后,当即就爆发了。
只见公公不顾众人的异样目光,指着阿娟鼻子就敞开了骂:孙子怎么不跟爹姓,他们家的香火不就断了吗?
说着竟一巴掌甩了过去,阿娟当场懵了。
可公公依然不依不饶,继续输出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孙子跟母姓就是戳他脊梁骨,他日后一定会被亲戚嘲笑的。
再说了,在他心中,一个小丫头片子是不能继承香火的,能继承他家的只能是孙子。
可面对公公的指责,小两口也是委屈至极,生男生女又不是能预定的,当初说好按出生顺序定姓氏,哪知道第一胎刚好是男孩?
而且大清都亡了多少年了,就连现在的法律都说孩子以后随母姓父姓都可以,怎么偏偏公公这么反对。
这件事在网上曝光后,大部分网友都是赞同阿娟的做法的。
他们觉得都2025年了,还拿“香火”说事太封建,还有人调侃:“照这逻辑,女儿随父姓算不算断了娘家香火?”
还有不少人夸阿娟做得对,说她是“打破父姓霸权的先锋”,体现了现代女性的独立意识。
不过也有人指责阿娟“故意制造矛盾”,说她婚前不把话讲清楚,等孩子生下来才摊牌,“这不是明摆着欺负老人吗?”
更有甚者,把矛头指向阿娟的丈夫,说他“娶了媳妇忘了娘”,连自家香火都守不住。
冲突发生后,阿娟第一时间报了警,民警很快介入调解。
民警来了之后,李师傅还在气头上,反复念叨着“孙子必须随父姓”。
民警耐心地跟他解释,根据《民法典》第1015条,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这事儿夫妻俩有决定权,老人不能干涉。
可谁知公公的思维已经固化住了,执着的认为孙子就应该随父姓。
在调解员孜孜不倦的调解下,公公虽然向儿媳妇道歉,但还是一定要让孙子改名字。
至于阿娟那边,就算原谅了公公,可在名字上,依然寸步不让。
这件事虽然暂时平息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
从法律层面看,阿娟夫妻的选择无可挑剔;但从情感角度讲,李师傅的愤怒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或许,当我们不再把姓氏当成“香火”的枷锁,而是看作爱的纽带时,类似的悲剧就不会再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