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识破宋江,假借回乡探母后却一去不返,成为水浒结局最好的人

星空巨影 2025-04-18 14:30:01

民间有句老话:“年轻人不适合读《水浒传》,老年人不适合读《三国演义》。”这不仅是担心年轻人因心智尚未成熟,容易被《水浒传》中的“江湖义气”带偏,更主要的是怕他们模仿宋江那种表里不一的做派。

在《水浒传》的众多人物中,只有公孙胜看穿了宋江的真实本质,并果断选择离开。最终,他成为整部小说中结局最为圆满的角色。

【公孙胜】

在《水浒传》中,公孙胜首次亮相是在“吴用巧说三阮入伙,七星聚义共谋大事”这一情节中。当时,公孙胜与晁盖、吴用等人因共同的志向走到了一起。他们经过商议,决定联手劫取生辰纲,以此作为他们反抗朝廷的第一步。这一行动不仅展示了他们的胆识和智慧,也为后续的故事情节埋下了伏笔。

尽管整个计划原本进展顺利,但白胜在赌博时不小心说漏了嘴,把劫取生辰纲的事给抖了出来。官府对他严加审问,白胜没能扛住,把晁盖一伙人全都招供了。

幸运的是,宋江当时正好负责追捕晁盖等人的任务,他瞅准机会悄悄给晁盖报了信,这才让晁盖他们成功脱险。

众人对宋江的仗义之举深感感激。然而,公孙胜心里却存有疑虑:朝廷派官员来招安江湖草寇,难道仅凭“义气”二字就能解释得通吗?他隐隐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公孙胜对宋江的举动心存疑虑,这并不奇怪。毕竟,宋江直接拿下晁盖和吴用等人,能捞到的好处可比放走他们多得多。不过,公孙胜和宋江当时还不算熟,尽管他对宋江的做法有些怀疑,但也没到直接翻脸的地步。

宋江表面上总是站在自己这边,这让公孙胜很受触动。出于兄弟情义,他二话不说就跟着晁盖上了梁山。到了梁山后,他亲眼见证了林冲除掉王伦的过程,随后全力支持晁盖,帮他一步步壮大势力。

原本大家以为可以过上平静的日子,没想到宋江突然回来,彻底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他的出现让原本稳定的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情变得不再简单。

宋江加入梁山后的一系列举动,进一步促使公孙胜萌生退意。他目睹宋江在梁山上的种种行为,内心逐渐产生不安,认为继续留在这里并非明智之选。公孙胜开始盘算如何尽快脱离梁山,远离这些纷争。他意识到,宋江的行事风格与自己理念相左,长期共事恐生变故。因此,他暗下决心,要寻机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公孙胜的这种想法,源于他对宋江为人处世的观察,以及对未来局势的预判。他深知,若不及时抽身,恐将陷入难以自拔的境地。这种危机感,推动他加快了离去的步伐。

【权力的争斗与宋江的品性】

宋江和晁盖之间爆发了权力争夺,公孙胜内心更倾向于支持晁盖。然而,宋江的出现直接动摇了晁盖的领导地位。

以攻打祝家庄这件事来说,表面上宋江劝晁盖,作为梁山老大不该亲自上阵冒险,但背后恐怕是宋江想借此机会立下大功,压过晁盖的风头。

在成功攻下祝家庄并引发青州、华州等地动荡后,宋江的声望迅速超越了晁盖。

看到外部势力日益壮大,公孙胜萌生了退出梁山的念头。但由于晁盖仍在山上,他一时不便表露心迹。直到晁盖在曾头市中箭身亡,公孙胜离山的想法愈发坚定。

从一个小细节就能看出其中的权力较量。宋江刚加入梁山时,晁盖曾考虑过主动让出首领的位置。

在临终之际,他本可以顺理成章地将权力移交给宋江,但却出人意料地提出,谁能为他复仇,谁就能接替他的位置。

晁盖和宋江的关系并非表面那么简单,两人的立场和做法始终在暗中较劲。从他们态度的转变就能看出,彼此之间一直在明争暗斗。这种持续的对立和较量,充分展现了两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权力角逐。

晁盖攻打曾头市,其实是想给自己立威。可惜他运气不佳,没有主角的命,最终反倒成了宋江上位的垫脚石。

公孙胜终于看透了宋江和晁盖之间的明争暗斗,下定决心要离开这个充满纷争的地方。他意识到继续留在这里只会卷入更多的麻烦,于是做出了离开的决定。这个选择让他能够远离权力斗争,寻找一个更清净的归宿。

特别是当年七星聚义的时候,老大晁盖去世了,老二吴用又投靠了别人,剩下的几个人也没什么本事,我独自留在梁山还能干什么?

这时,公孙胜心里已经萌生了去意,主要因为他和周围人的理念不合,实在没法继续共事。再勉强待了一段时间后,这种情绪不仅没缓解,反而愈发强烈,甚至开始反感周围的一切。

宋江为了壮大梁山势力,采取了一些不光彩的手段,这些做法让人感到反感。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使用各种不正当的方法,这种行为确实令人难以接受。

在攻打祝家庄的过程中,李家庄的庄主李应(绰号扑天雕)明确表示不愿加入梁山,但宋江却强行将李家庄的财物全部搬走。

宋江的野心不止于控制祝家庄,还强行将李家庄卷入其中,这种行径彻底暴露了他的土匪本性。在招降秦明的过程中,他表面上释放了对方,暗地里却派人冒充秦明,四处作恶,手段极其卑劣。

秦明被逼得走投无路,既无法回家,也无法为自己申冤。面对这种困境,他只能选择忍气吞声。公孙胜对这种梁山的领导方式极为不屑。

当年宋江被押解路过梁山,梁山上的兄弟们想说服看守给他打开枷锁,但宋江坚决拒绝了。

他们口口声声说什么国家法律,谁敢乱来?可现实是,现在这些人违法乱纪的本事,比梁山好汉还厉害。

公孙胜算是看透了宋江的两面派作风,表面上仁义道德,背地里却另有算盘。他亲眼目睹了宋江从最初的义气到后来的权谋转变,对这位梁山首领彻底失去了信任。于是,他找了个由头,说是要回家照顾年迈的母亲,趁机离开了梁山。这一走,既保全了自己,也彻底与宋江划清了界限。

公孙胜的抉择最终被证明是明智之举,使他在梁山好汉中获得了最为圆满的结局。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