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频频降价,为啥合资“逆势涨价”?

还叫煎饼果子吖 2024-03-14 20:39:33

新款飞度上市,定价9.78万元,新款凯美瑞上市,定价17.18万元起,在国产汽车市场这么卷的情况下,他们竟然“逆势上涨”,给我感觉就是这些合资品牌已经看清形势,开始做最后的挣扎了!

中国汽车的崛起

上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陆续引进众多国外汽车品牌合资建厂,目的就是拉动汽车产业链、创造更多的就业环境以及降低车价,但是受到当时国内的工业水平限制,很多汽零部件基本都要依靠进口,加上国内组装生产的工艺问题、97年经济危机国际货币升值、土建和人工成本上涨等一系列因素,才出现了售价18万元的桑塔纳。

进入2000年后,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崛起,国内的汽车人想要从众多合资品牌那里学习更多的核心技术、管理以及运营方面的知识,但是合资品牌都很有默契:“钱可以一起赚,,想学技术的话,门都没有”。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自主品牌创业初期几乎都是依靠拆解、模仿、抄袭合资品牌的产品而发展起来,当然也包括核心技术,这就有有了最早的吉利帝豪、比亚迪F3和奇瑞的风云之子以及60后70后对国产车的口碑。

大家回想一下,十年前的A级轿车需要多少钱?那时候A级轿车几乎都合资品牌才有,而且至少需要十万大几吧,反观现在呢?只要七八万就可以了,而且配置方面也比合资品牌要强上两三个层次吧,比如吉利帝豪、奇瑞的艾瑞泽5。要是没有这些自主品牌在背后忍辱负重,我们怎么可能买上如此便宜的汽车。

有人可能会说了,前一两年合资品牌不也是降价了吗?我想说的是你需要明白一个事情,是因为自主品牌降价了,合资品牌才降的价,他们都是被迫的,要不然以合资品牌的德行,让他们主动降价可能吗?要知道国产新能源初期的生产成本和研发成本巨高无比,国产车相当于是破釜沉舟,抱着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来对抗合资品牌的,而合资品牌是纯被动的,这些年的研发费用连国产的1/10都达不到,生产成本更是低得可怜,你说同样是降价,谁更值得被感激呢?

合资品牌最后的挣扎

为什么文章一开始我说合资品牌是在做最后的挣扎呢?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大众ID3和丰田BD4X这两款车,它们刚上市的时候起售价分别为15.99万元和19.98万元,还有再早一点的丰田双擎车型,售价要比普通燃油版高出5万左右,这些合资品牌是在不断的试探着国内消费者的底线。不过好在现在国人多数都是理智的,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也提升了很多,自主品牌对产品质量的把控也提升了很多,再加上国内的国产车够卷,所以合资品牌才有了现在这样的价格,才抛弃了他们一直以来的超高品牌溢价!

时间来到2023年下半年,国内汽车迎来了首波巨大的降价福利,合资品牌为了稳住销量和市场份额,被迫跟进,但此时的合资品牌受合资双方、经销商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已经没有多少下探的空间了,然后在2024年春节这个举国同庆的时间点上,国内汽车市场又来了一波增配降价的骚操作,比亚迪更是打出“电比油低”的口号,甚至有些自主车企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惜赔钱销售,这又打了合资品牌一个措手不及,让合资品牌想死的心都有。

面对“降是死不降还是死”的市场环境,北京现代首先打出了”油比电强”的口号,并且针对一些在售车型进行了降价销售,但还是有些合资品牌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两家,他们不仅不降价了,反而变相的涨价出新款,就差直接喊出“让我赔钱卖车是绝对不可能的,你要是认可我就买我,反正就是这个价”了。

结语:

欧盟取消燃油车禁售令,丰田章男也一直鼓吹燃油车,为什么他们共同选择不造新能源了呢?从全球汽车来看,2023年丰田销量为1065万辆,大众为880万辆,就连已经退出中国市场的铃木也有301万辆,一边是躺着赚钱的燃油车,而另一边是炮火连天的新能源,如果是你会怎么选呢?

0 阅读:710

还叫煎饼果子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